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频道

买卖股票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胆大心细是投资成功的法宝

2025-02-21 16:33:21 来源: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牛市通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牛市通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牛市通网在线客服

买卖股票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胆大心细是投资成功的法宝

巴菲特认为,股市投资,看准了就要大胆地进行投资,不要缩手缩脚,犹豫不决。"胆大心细,这就是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的法宝,投资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要想着去预测或控制投资的结果。实际上,人的贪欲、恐惧和愚蠢是可以加以预测的,但其后果却不堪设想,更难以预测。"这是巴菲特对所有投资者的忠告。在 1950年,当巴菲特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时,他就注意到他崇拜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董事。此事激发了巴菲特的好奇心。于是某个周末,巴菲特特地到华盛顿特区拜访该公司。他敲开了公司的大门,由一位看门人领了进去,引荐他拜见当天唯一在办公室的经理??罗里莫?戴维逊。巴菲特询问了很多问题,戴维逊花了5个小时给巴菲特讲述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特点。

这些介绍给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人们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还不熟悉,也没多少人认可,但巴菲特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决定冒险尝试一下。后来,当巴菲特返回奥马哈他父亲的经纪公司时,他就向经纪公司的客户推荐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而且他自己身体力行,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上投资了1万美元,大约是他当时收入的 2/3。巴菲特的这一投资行为让很多人不理解,人们都漠视巴菲特的建议。奥马哈市的保险代理商们也向巴菲特的父亲抱怨说他儿子正在促销一个"无人代理"的保险公司股票。虽然受到了挫折,但强烈的冒险精神和不轻易认错的坚韧性格促使他没有放弃。巴菲特继续大胆地向他的客户推荐保险公司股票。他以3 倍于收益的价格买下了堪萨斯城人寿保险公司的股票。

1967年,他又买下了国民保障公司的控股权。在以后的10年里,杰克?林沃特向巴菲特介绍了保险公司的运行机制。对巴菲特来说,这些经验比其他任何经验都重要,它帮助巴菲特更进一步了解了保险公司是如何赚钱的。这更加强了巴菲特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信心,并且大量购进,而不管其财务状况有多么糟糕。除了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普通股投入了410 万美元外,巴菲特还在该公司的可转换优先股上投资了1940 万美元。两年后,巴菲特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共投资了4700万美元,以平均每股6.67美元的价格买下该公司 720万股股票。巴菲特已持有该公司33%股份。1980年,巴菲特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增值了123%按市值已是1.05亿美元,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成为巴菲特当时持股最大的公司。这是巴菲特胆大心细的投资回报。巴菲特的这种胆大心细不仅体现在实践中,而且体现在投资心理学的研究上。

巴菲特认为所有投资行为心理学的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投资者的身上,就是投资者对风险容忍的程度,就如同一块强大的磁铁将周围的金属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们对待投资风险的心态,巴菲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仔细观察到了每一个体行为的不断变化。当股价上涨时,投资者大胆地向股市里增加投资;而当市场股价下跌时,他们又将投资调回到固定收入的证券上。突然之间,投资者会戏剧性地改变他们的投资组合,卖出股票而买入债券或其他固定收入的证券。这种在激进与保守的投资者角色之间反复转换的现象,激发了他对风险容忍度的研究。刚开始,巴菲特认为,分析和量化风险容忍度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通过使用面试和答卷的方式,他就可建立一套投资者的风险档案。

但问题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人的容忍度是基于情感之上的,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有上述构成对资产态度的心理学原理,都可用来测定对风险的反应。当股市大幅下跌时,即使那些在风险档案中非常"胆大妄为"的投资者也变得缩手缩脚起来。而当股价大幅攀升时,不仅是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也都增添了新股。还有另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那就是过度自信的问题。在人们的习惯中,风险承担者是备受大家敬仰的。投资者受此影响,趋向于认为自己也具有很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这种能力。他们的表现只不过是在自己自我暗示下的一种狂想罢了。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买卖股票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胆大心细是投资成功的法宝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牛市通网 |财经频道

买卖股票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胆大心细是投资成功的法宝

admin888

|

买卖股票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胆大心细是投资成功的法宝

巴菲特认为,股市投资,看准了就要大胆地进行投资,不要缩手缩脚,犹豫不决。"胆大心细,这就是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的法宝,投资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要想着去预测或控制投资的结果。实际上,人的贪欲、恐惧和愚蠢是可以加以预测的,但其后果却不堪设想,更难以预测。"这是巴菲特对所有投资者的忠告。在 1950年,当巴菲特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时,他就注意到他崇拜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董事。此事激发了巴菲特的好奇心。于是某个周末,巴菲特特地到华盛顿特区拜访该公司。他敲开了公司的大门,由一位看门人领了进去,引荐他拜见当天唯一在办公室的经理??罗里莫?戴维逊。巴菲特询问了很多问题,戴维逊花了5个小时给巴菲特讲述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特点。

这些介绍给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人们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还不熟悉,也没多少人认可,但巴菲特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决定冒险尝试一下。后来,当巴菲特返回奥马哈他父亲的经纪公司时,他就向经纪公司的客户推荐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而且他自己身体力行,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上投资了1万美元,大约是他当时收入的 2/3。巴菲特的这一投资行为让很多人不理解,人们都漠视巴菲特的建议。奥马哈市的保险代理商们也向巴菲特的父亲抱怨说他儿子正在促销一个"无人代理"的保险公司股票。虽然受到了挫折,但强烈的冒险精神和不轻易认错的坚韧性格促使他没有放弃。巴菲特继续大胆地向他的客户推荐保险公司股票。他以3 倍于收益的价格买下了堪萨斯城人寿保险公司的股票。

1967年,他又买下了国民保障公司的控股权。在以后的10年里,杰克?林沃特向巴菲特介绍了保险公司的运行机制。对巴菲特来说,这些经验比其他任何经验都重要,它帮助巴菲特更进一步了解了保险公司是如何赚钱的。这更加强了巴菲特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信心,并且大量购进,而不管其财务状况有多么糟糕。除了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普通股投入了410 万美元外,巴菲特还在该公司的可转换优先股上投资了1940 万美元。两年后,巴菲特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共投资了4700万美元,以平均每股6.67美元的价格买下该公司 720万股股票。巴菲特已持有该公司33%股份。1980年,巴菲特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增值了123%按市值已是1.05亿美元,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成为巴菲特当时持股最大的公司。这是巴菲特胆大心细的投资回报。巴菲特的这种胆大心细不仅体现在实践中,而且体现在投资心理学的研究上。

巴菲特认为所有投资行为心理学的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投资者的身上,就是投资者对风险容忍的程度,就如同一块强大的磁铁将周围的金属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们对待投资风险的心态,巴菲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仔细观察到了每一个体行为的不断变化。当股价上涨时,投资者大胆地向股市里增加投资;而当市场股价下跌时,他们又将投资调回到固定收入的证券上。突然之间,投资者会戏剧性地改变他们的投资组合,卖出股票而买入债券或其他固定收入的证券。这种在激进与保守的投资者角色之间反复转换的现象,激发了他对风险容忍度的研究。刚开始,巴菲特认为,分析和量化风险容忍度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通过使用面试和答卷的方式,他就可建立一套投资者的风险档案。

但问题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人的容忍度是基于情感之上的,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有上述构成对资产态度的心理学原理,都可用来测定对风险的反应。当股市大幅下跌时,即使那些在风险档案中非常"胆大妄为"的投资者也变得缩手缩脚起来。而当股价大幅攀升时,不仅是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也都增添了新股。还有另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那就是过度自信的问题。在人们的习惯中,风险承担者是备受大家敬仰的。投资者受此影响,趋向于认为自己也具有很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这种能力。他们的表现只不过是在自己自我暗示下的一种狂想罢了。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


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