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点选择将是决定做股票亏盈之关键?
admin888
|为什么买点选择将是决定做股票亏盈之关键?
没有哪件事比买股票更为简单的了。填张单子递进去,只要 价位合适,几分钟内就可拍板成交。不用教也不用学,只要看看 人家,跟着看葫芦画瓢就会无师自通。 没有哪件事比买股票更为复杂的了。何时买,买什么,定什 么价,进多少货?稍有偏差,十之八九要动刀放血,倒贴老本。 新股民初生之犊不怕虎,筹得些银两便急匆匆入市,管它三 七二十一,抓到篮里就是菜,生怕抢不到筹码而失去发财机会。 不就是张轻飘飘的单子么?填上递进就是。结果递的买单往往 成了缴"学费"。 老股民上当受骗不只一回,割肉教训记忆犹新。对他们来 说,下买单可不是一件小事,递上去怕套单,撤下来怕踏空,自知 单子的分量有多重,下得不好,一台家电就要搬家。 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往往也最复杂。 买点谨慎者胜多负少,而买点轻率者则易赔难赚。 好买难卖,信哉斯言!因为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很容易地买进 股票,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卖出股票(割肉认赔当作别论)。 也就是说卖点必须高于买点,你才能抛筹高利。而在中国这样一 个持续下跌数年的大熊市,卖点高于买点的时候又何其少。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买点选择将是决定做股票亏盈之关键。
买点之一∶低价区域
股市没有绝对的"低价区域",这正如所谓的"支撑位"、"阻 力位"一样,行情一变,什么"位"都不存在了。但是在相对平稳的 时期,也确实可以区分出相对高、中、低价区域。若以沪市 1994 年股指运行轨道作参照,则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1052点和 325点,中值为700点左右。拉上 100点为高价区(800~1000 点),往下 100点为低价区(600~400点),而这中间一段为中价 区(600~800 点)。这种划法是否科学尚待验证,但以沪市现状 看也有一定的道理且为大多数股民所认同。据不完全统计,1994 年沪股在600点(低价区)以下运行的时间约50天左右,占全年 的1/5,而在800点(高价区)以上运行的时间与其相等。也就是 说1994年沪股有3/5 时间运行在 600~800 点(中价区)之间。 进入1995年,600点以上和600点以下各占一半。站高一点看, 600点以下确实为沪市具有投资价值的低价安全区。作为一个 理性的投资者,切记不要受一时的小涨小跌所影响,而要站高一 点,看远一点,从大处着眼,从宏观上俯看沪股走势,那么,何处 是最佳买点就一目了然了。故 600点以下割肉确应反省。若连 沪市上 600点的信心都没有,又何必入市呢?从沪市历史看,每 年都有一个上干点的机会,又何况区区600 点指数?
买点之二∶大盘暴跌
谁都知道大盘暴跌是赚大钱获大利的最好机会,可事到临 头,在鸿涌而来的抛盘面前,又有几人能挺身而出,果敢下注?或 许是原打算趁暴跌之机打单买进,可见到股指似乎跌无止境又 心虚胆怯,中途变卦,将买单换成卖单。可前脚割肉,后脚就反 弹,命运总是喜欢捉弄那些神经脆弱的股民。我们总是一再重犯 同样的错误!股谚曰∶"比别人冷静一分钟,就会在股市中脱颖而 出"。可惜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难以超越自己,总在关键的时候顶 不住而加入逃亡者的行列,与胜利失之交臂。1993年7月,因 "整顿金融秩序"而使沪股一个倒栽葱从干点云头跌了下来,"消 息市"的变化无常,使股民望而生畏,于惊慌失措中割肉逃命。之 后,一部分股民便从证券部销声匿迹,不知去向。在股市门庭冷 落车马稀的萧条时刻,唯有股民陈某"坚守岗位",天天盯着盘子 看。到7月底,沪股已从2月份的1558点跌至800点以下,跌幅 过半,市场上已是悲风四起。但说也怪,沪股在跌到一个神奇数 字一?-777 点(吃吃吃)时就嗄然而止,渐渐盘上。好容易盼到一 个出货的机会,众股民无不争打卖单夺路而选。而陈某则告诫自 己要冷静观察,此时他非但不割肉,反而将另一半资金全部杀 入。他入市的依据就是暴跌之后必有强反弹,正如潮水一样,涨 跌成正比。 1994年10月7日,在接二连三的利空消息打击下,沪股故 伎重演,高台跳水,从前收盘的 660 点狂泻到当日最低点 545 点,暴跌114点,谁也没料到,下午2时之后,风云突变,多方卷 土重来,势如破竹,不仅一举收复失地而且还上行到 761点高 地,暴涨 215 点,怎么下来还是怎么上去。底部割肉者皆后悔莫 及,而勇敢抄底者却大获全胜。1995年5月,沪股又旧病复发, 暴涨暴跌,剧烈震荡,在连续暴跌数日后,于5 月 26 日下探672 点。就在大家惊呼要补580~680缺口时,下午竟奇迹般地向上 跳空 100 点开盘。底部进货者又一次招财进宝。可见,股指狂泻 暴跌之日,便是建仓获利之时。
买点之三∶连日走阴
这里所说的"连日走阴",并非指下降趋势中阴多阳少的慢 性阴跌,而是指一种连续数日收阴的短期走势。我们知道,取决 于股市涨跌的基本因素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时股市下跌,求大 于供时股市上涨,供求平衡时股市盘整。上涨、下跌、盘整是股市 运动的三步曲。一般情况下,连涨三天要回档,连跌三天即反弹, 这是股市维系自身平衡的一种动力。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亦有 可能出现连涨多日不回档,连跌多日不回头的反常现象。据不完 全统计,沪市连涨天数最多者为7天,时间是1994年8月29日 至9月6日。连续下跌天数最多者为6天,时间是1994年12月 26日至1995年1月3日,另一次是在1995年3月8日至3月 15 日。从沪股历史看,7天为沪股连涨或连跌极限。故在连续下 跌数关后可大胆选点吸筹。统计资料表明,在1994年,5天以上 的连跌共发生四次,而 1995年上半年已发生两次,每次连跌后 均有高低不等的反弹。1995 年2月14日至18日,沪股从 550 点以上跌至534点,在连跌5日后,于22日发生强劲反弹,日涨 50点,拉了一根光头大阳线,一举吞食了前期的5根阴线,使收 盘指数高达594点。1995年3 月8 日,沪股又开始连续阴跌,连 跌6天,至3月15日,已从620点跌至572点。此后止跌回升, 到4月10日又攻占了667点高地。从这两次情况看,连跌后的 反弹高度均远远超过下跌的起点(594~548 点和 667~620 点),前者超出 46点,后者超出47 点,对于中小散户来说,这已 是够赚几个油盐钱了。
买点之四∶成交萎缩
识别股市中形形色色骗局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成交量。股谚 云∶"在股市上什么都可以骗人,唯有成交量骗不了人"。所以,在 各种技术指标中,成交量是最没有水分,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操盘 依据。 对于不习惯摘繁琐技术分析的非职业股民来说,看成交量 变化而选择股票进出时机,应是较为理想的操盘方法。据笔者对 沪市的统计,每当成交萎缩到一定程度时,总会引发或大或小的 反弹行情,即使在下降趋势中也不例外。1994年7月间,沪市随 股指从1052点高峰跌至 400点以下,成交量也随之锐减,已到 了跌无可跌的地步。这就给8 月初的大反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看1995年,从2月12日至2月17日的5个交易日,为1995 年沪市迄今为止成交量最少的一个交易周,5个交易日成交量 加起来仅5.04亿,每日均量也刚达1亿。在成交量极度萎缩之 后,次周便开始反弹,股指从532点升至 639点,上扬了107点。 1995年5月17日,成交量又萎缩到1.3亿,次日在利好消息刺 激下,便引发了1995年中级反弹行情。可以说这是偶然中的必 然,为反弹做了量能上的准备。成交量萎缩到何种程度才有可能 触底反弹呢?一是日成交量减少到5日均量的1/2 以下;二是日 成交量低于2亿。若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即为买点,且低量持续时 间越长,反弹的爆发力就越大。 股民刘某,文化程度不高,操作次数也少,但每次下注都能 得手。5月17日,沪市成交量又萎缩到1.3亿元,且出现尾市上 翘的买入信号。他又按惯例以5.20元吃进1000股轻工。不料, 次日沪股跳空高开,飚升不已。他在19日(周五)以7.80元。高 价抛出,这次拾了个大元宝,每股赚2。60元。他炒股只有一个原 则,成交量减到2亿以下进场(前三次分别为0.9亿、0.79亿和 1.3亿),越低越安全。这对那些不选买点盲目进场者来说恐怕 不无借鉴作用吧。从沪市历史看,头天量极度萎缩,次日放量上 攻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所以,"地量即买点"的观点已为越来 越多的股民所接受。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量缩出现在一轮下跌的 末期或持续的低迷市道则可靠性更高。而在下跌初期的量缩则 有可能因买盘缩手所致,此时以不介入为宜。
买点之五:向上跳空
按照缺口理论,股指在运动中一旦发生较大的跳空缺口,便 宣告一轮新的突破已经来临。跳空向下,便是跌势的前奏;跳空 向上,则是涨势的开端。波幅太小的普通缺口意义不大,按照一 般的说法,波幅达总指数的10%上的缺口才可确认是一种突 破。缺口越大,力道越强。1994年8月1日,因"三大政策"的出 台,沪市从前收盘的 333点跳高 61 点于394点开盘,波幅达18.3%从而展开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升势,直达 1052点高峰。 1995年5 月18日,因受"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利好刺激,沪市从 前收盘的582 点跳高 159点于741点开盘,波幅达27%其力 度之强比之上年8月有过之而无不及,故在短短三天里就将股 指推高到 927点。1994年8月从跳空缺口上位394点算起至最 高点 1052点共上涨了658点,涨幅达167%1995年的反弹行 情尽管受到管理层的干预而中途夭折,但从缺口上位算起至最 高点 927点,仍上涨了186点,涨幅达25%由此可见,凡出现 较大的向上跳空缺口,即为最佳买点。可以说,这种机会一年仅 有一两次,此时应克服恐惧心理,大胆入场,全资杀进,则收获必 丰。出现此类缺口,股民王某和张某都意识到机会来临,应该追 进。性急的王某唯恐踏空,开盘后即加入"抢盘"大军的行列,于 750 点时匆忙杀入。而张某则表现得相当沉着,待第一主升浪过 后,股指回落到 680 点附近触底反弹时才从容入场。王、张二人 同日进货,但由于入场时间不同,张某却比王某多赚了 70点指 数。这是因为张某深谙股民心理之故。当股指跳空向上,很多股 民奋不顾身杀入场内时,股指便会在瞬间飚升向上。但随着一部 分股民的理智回归,获利盘便开始大量涌入,致使股指回档较 深。但由于看好后市人众,故接盘跌跃,在消化了大量的获利盘 后,股指又开始一轮新的升势。故跳空当日的首次回档,即为较 理想的买点之一。1994年8月1日,跳高开盘后回档 20余点, 而1995年"5?18"沪股以741点开盘后,即返回到 682点,回落 60余点。若在此位买入,收益更甚。所以,出现大的向上跳空缺 口,一要敢于进场,二要选好最佳买点。
买点之六∶其他指标
1.周K 线收阳。在暴跌或连续阴跌后,周K 线首次收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说明多空双方力量已发生明显变化,以此为契机而上攻的机率较大。1994年12月26日至1995年2月17日的七个交易周中,周K 线连收七阴,弱势状态丝毫未改。到2月 20日至24日的第八个交易周中,周K线发生明显变化。此周开盘 535 点,收盘 558点,比上周的收盘指数 533点高出 25点。这是在连续下跌中的首根周阳线,于是,此后股指便由弱转强,步步攀升,并一度登上680点高地。在1995年4月10日至5月5日的4个交易周中,K线又出现了4连阴,直至5月8日至5月12日的第五个交易周中,才出现了首根周阳线。周收盘指数分别比开盘指数及上周收盘指数高出 11点和10点。周K线首次收阳,其上攻概率偏大,可以作为一个买点。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连续下跌中所收的首根阳线;二是其收盘指数不仅要高于开盘指数,而且要高于上周收盘指数。有此两个前提,方可放心进货。2.均线多头排列或发生变异。均线在两种状态下亦为买入信号。一是均线呈多头排列,即短期线向上突破中长期线,排列顺序由上而下依次为;日线、5日线、10日线,20 日线、30日线、60 日线和120日线。若均线处此状态则表明大盘股指遇到层层支撑,是一种最让人放心的走势。二是短期线与长期线呈背离状态,当短期线特别是日线远低于其他均线时,也是较好的买点之一。由于其他均线的引力作用,暂时脱离轨道的短期线将会产生"复位"现象。在各种技术指标中,K 线与均线的分析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分析。最简单的东西却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而往往最简单的东西才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除上述两个买点外,还可结合其他诸如强弱指标、乖离率等技术指标以进一步选准买点。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