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资讯

2025年9月14日主流证券网站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5-09-19 14:52:28 来源:本站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牛市通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牛市通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牛市通网在线客服

哎,你别说,今天这日子可真是不一般,2025年9月14号,周六,天气不错,阳光正好,我刚泡了杯咖啡,坐在电脑前,顺手刷了刷主流证券网站的头版,结果一看,哎哟,信息量可真不小,简直像过年一样热闹。你要是也关心股市、经济、政策这些事儿,那今天这内容你可真得好好听听,我给你一条一条掰扯清楚,保准比你看一堆专业术语还明白。

首先啊,我打开东方财富网,头版那大标题就把我吓了一跳:“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突破3400点,创近一年新高!”我第一反应是:啥?真的假的?我赶紧揉了揉眼睛,再看一遍,还真是。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实实在在的突破。而且你看那成交量,沪深两市加起来都快2.3万亿了,这量能,啧啧,说明市场情绪真的起来了。我寻思着,这背后肯定有大资金在动,不是散户能拉起来的。

然后我点进去看详细分析,发现这波上涨,主要靠的是金融和科技两大板块在撑着。银行、保险、券商,这些“三傻”居然集体翻身了,尤其是券商股,好几个都涨停了。你说怪不怪,以前大家总说“渣男”券商,一涨就跑,结果这次居然挺住了,还带着大盘往上冲。我琢磨着,这背后肯定有政策预期在起作用。果不其然,下面一篇文章就提到了,证监会可能在近期推出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包括优化IPO节奏、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完善退市机制等等。这些消息虽然还没正式官宣,但市场已经提前反应了。

我一边看一边点头,心想这逻辑说得通。你想啊,现在经济复苏的势头越来越稳,CPI、PPI数据都在回暖,企业盈利也开始改善,这时候政策再加把火,市场自然就热起来了。而且你看北向资金,今天净流入超过180亿,说明外资也在看好中国市场。我记得年初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唱空A股,说什么“经济没起色,股市难有戏”,结果现在啪啪打脸了吧?

接着我转到同花顺,头版头条是:“AI+概念全面爆发,算力、大模型、应用端全线飘红。”我一看,好家伙,这阵仗,简直像回到了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寒武纪、中科曙光、浪潮信息这些算力股涨得那叫一个猛,有的甚至直接20cm涨停。应用端也不甘示弱,科大讯飞、金山办公、万兴科技这些公司股价也是蹭蹭往上。我赶紧翻了翻研报,发现这波行情的逻辑很清晰:全球AI技术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业端和消费端的需求都在爆发。

有个分析师说得挺有意思,他说现在不是“有没有AI”的问题,而是“谁能把AI用得更好”的问题。比如制造业,AI正在帮助工厂做智能排产、质量检测;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已经在一些三甲医院试点;就连我们日常用的手机、家电,也开始集成AI功能。这说明AI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实际应用,市场空间巨大。我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以前大家炒AI,炒的是技术、是想象,现在炒的是订单、是收入、是利润,这才是真正的价值驱动。

不过我也注意到,有几家媒体开始提醒风险了。比如《证券时报》就发了一篇评论,标题是《警惕AI概念股泡沫化》,里面提到有些公司明明技术储备一般,业绩也没起来,股价却翻了好几倍,这明显是炒作。我一看,确实,有些小盘股涨得离谱,市盈率都上千了,这哪是投资,简直是赌博。所以我心里也打了个问号:这波AI行情,到底能走多远?

正想着,我又刷到财联社的一条快讯:“央行今日开展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600亿元,资金面维持宽松。”我一看,哦,原来货币政策还在保驾护航。这说明央行的态度很明确:稳增长、稳预期。而且你看MLF利率没动,LPR也连续几个月没调,说明现在不是放水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支持实体经济。这种环境下,股市自然有底气。

正想着,我又刷到财联社的一条快讯:“央行

我还注意到,今天房地产板块也有异动。虽然整体还是偏弱,但保利发展、招商蛇口这些龙头房企涨得不错。原因嘛,据说是住建部正在研究新一轮房地产支持政策,可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购、加大保交楼支持力度等等。我心想,这政策要是真落地,对市场信心会是个不小的提振。毕竟房地产牵扯太广,上下游几十个行业都受影响。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太乐观,毕竟行业整体还在调整期,短期反弹不等于反转。

再往下看,新能源板块今天表现就一般了。光伏、锂电、电动车,都涨得不温不火。我翻了翻原因,发现主要是上游原材料价格还在跌,比如碳酸锂,已经跌破8万元/吨了。这对中游电池厂是利好,但对上游矿企就是利空。而且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也在放缓,市场竞争太激烈,价格战打得太凶。所以资金暂时没往这边跑,也能理解。

不过有意思的是,氢能板块今天突然冒头了。亿华通、潍柴动力这些公司涨得挺猛。我一查,原来是国家能源局刚发布了一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要突破1万亿元。这目标可不小啊。而且文件里还提到要建设一批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车、支持绿氢制备技术等等。看来国家是真要把氢能当战略新兴产业来抓了。我心想,这可能是下一个风口,得好好关注。

这时候我顺手点开雪球,发现大V们讨论得正热闹。有个叫“价值投资老张”的博主说:“现在市场明显是轮动行情,别追高,要找低位有业绩支撑的标的。”我觉得这话挺实在。你看今天涨得多的,要么是前期跌得多的金融股,要么是有明确业绩增长的科技股,纯概念炒作的其实没几个能持续。所以追热点得悠着点,不然容易站岗。

还有个用户说:“我最近把仓位从消费电子切到了半导体设备,感觉逻辑更顺。”我一看,确实,最近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这些设备商订单不断,国产替代进程在加速。尤其是美国又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反而倒逼国内企业加快自主研发。这叫“卡脖子”卡出机会来了。所以半导体设备这条线,短期可能有波动,但长期看,确定性很高。

还有个用户说:“我最近把仓位从消费电子切

我又翻到一条新闻:“北交所今日迎来第250家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六成。”我一看,嘿,北交所发展得真快啊。记得刚开板那会儿,大家还担心流动性问题,现在不仅公司数量上来了,质量也在提升。而且今天北证50指数涨了3.2%,明显强于主板。这说明市场对“小而美”的企业越来越认可了。尤其是那些有核心技术、细分领域龙头的公司,估值虽然不低,但成长性确实好。

我还注意到,今天人民币汇率也挺稳的。美元兑人民币在7.15附近波动,没有大幅贬值。这对外资流入是个利好。毕竟汇率稳,外资才敢投。而且你看外汇储备,8月份又增加了200多亿美元,说明贸易顺差还在,资本流动总体平衡。这背后,其实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在支撑。

说到基本面,我回头看了眼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8月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餐饮收入增速更是达到7.5%。这说明内需在回暖。尤其是暑期消费带动明显,旅游、电影、餐饮都很火。我朋友前几天还跟我说,他老家的民宿都订满了,价格还涨了三成。这不就是消费复苏的信号吗?

说到基本面,我回头看了眼国家统计局刚发布

不过也有隐忧。比如青年失业率还在14%以上,虽然比高峰期回落了一些,但压力还是不小。所以政策层面还得继续发力,稳就业、稳收入,才能真正拉动消费。不然光靠节假日消费撑着,长期看还是不够。

我又刷到一条关于养老金的消息:“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突破6000万,累计缴存超2000亿元。”我一看,这数字增长得挺快啊。说明越来越多老百姓开始为养老做长期规划了。而且现在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基金产品也越来越多,覆盖了权益、固收、FOF等多种类型。这对股市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长期资金。虽然现在规模还不大,但趋势一旦形成,未来潜力巨大。

我还看到一篇深度报道,讲的是“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最新进展。里面提到,国资委正在推动央企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增强市场沟通。已经有十几家央企宣布将分红比例提高到35%以上。这可不是小数目。你想啊,央企盘子大,利润稳定,如果分红率上去了,那股息率可能达到5%甚至更高,对长期投资者吸引力就大了。所以今天中国神华、中国移动这些高股息蓝筹也涨得不错。

不过也有分析师提醒,别光看分红,还得看增长。有些传统行业虽然分红高,但业务增长慢,长期看股价空间有限。所以“中特估”不能只炒估值修复,还得结合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来看。比如中国中车,不仅分红稳定,还在搞智能化轨道交通,这就更有想象空间了。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今天港股表现也不错。恒生指数涨了1.8%,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涨3.5%。腾讯、阿里、美团这些大块头都涨得挺好。原因一方面是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弱,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下,港股流动性改善;另一方面是国内平台经济监管环境趋于明朗,企业信心恢复。我记得去年这时候,还有人担心平台企业会不会被“整死”,现在看,监管更多是规范发展,而不是打压。所以市场情绪回暖,也在情理之中。

我还注意到,今天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明显回升。不只是股票,债券市场也热起来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到2.35%,说明资金在买,价格在涨。而且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连续三个月上升。这说明全球投资者在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毕竟相比欧美高利率环境下的高估值,中国资产现在性价比更高。

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太乐观。国际形势还是复杂。比如中美关系,虽然最近有互动,但科技、贸易领域的摩擦没断。美国又把几家中国AI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这肯定会影响市场情绪。所以投资的时候,得有底线思维,别把预期打得太高。

再看行业层面,今天医药板块也有动静。创新药、医疗器械涨得不错。原因是有几款国产新药在海外获批,比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欧盟拿到了新适应症批准。这说明中国药企的国际化能力在提升。而且医保谈判也快开始了,市场预期会更温和,不会像以前那样“灵魂砍价”。所以创新药企的估值压力有望缓解。

消费板块今天整体偏弱,白酒、啤酒都没怎么动。我猜可能是因为中秋国庆双节还没到,市场在等销售数据。不过有券商预测,今年双节消费会比去年好,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可能有补库存需求。所以短期调整,未必是坏事,说不定是上车机会。

我还看到一条关于REITs的消息:“首批消费基础设施REITs上市满一年,平均涨幅超15%。”我一看,这表现挺稳的。说明这类产品开始被市场接受了。尤其是那些有稳定现金流的商业物业、物流园区,适合长期配置。而且REITs分红率普遍在4%以上,比银行理财高,又比股票波动小,挺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说到投资策略,我发现今天很多机构都在强调“均衡配置”。别把所有钱都押在一个赛道上,金融、科技、消费、制造,都得配一点。因为现在是轮动行情,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比如你要是上半年只盯着AI,那可能错过了年初的黄金、资源股;要是只看消费,又错过了这波券商反弹。所以分散投资,才是王道。

还有个观点我挺认同的:现在不是“选赛道”的时代,而是“选公司”的时代。行业再好,公司不行也白搭;行业暂时冷,但公司强,也能走出来。比如光伏行业整体低迷,但阳光电源凭借海外订单增长,股价还是坚挺。所以研究公司基本面,比追热点更重要。

我正看得入神,手机响了,是我妈打来的。她问我:“最近股市涨得不错,我那十万块养老金要不要投点基金?”我一听,赶紧说:“妈,您这钱可不能随便投啊,得看您能承受多大风险。”我给她分析了半天,建议她买点债券基金或者偏债混合型基金,别碰股票型。她听进去了,说再想想。你看,普通人对投资还是挺谨慎的,这挺好。

挂了电话,我继续看新闻。发现今天还有个热点是“并购重组”。好几家上市公司公告要重组,比如某家电企业要收购一家芯片公司,某医药公司要合并一家生物科技企业。这说明在注册制背景下,并购重组越来越活跃了。而且政策也在鼓励,比如简化审批流程、支持战略并购等。这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好事。

不过我也看到有专家提醒,并购不是万能药,搞不好会“消化不良”。比如文化整合难、商誉减值风险大。所以投资者得擦亮眼睛,别看到“重组”两个字就冲进去。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今天的头版精华:整体来看,市场情绪回暖,政策预期向好,资金面宽松,经济数据改善,多个板块轮番表现。但结构性分化明显,不是普涨,而是有逻辑支撑的板块在涨。所以投资上要理性,别盲目追高,多看基本面,做好资产配置。

对了,我还想提一句,今天是9月14号,离国庆还有半个多月,历史上看,A股在节前往往有“红包行情”。再加上三季报快来了,业绩预增的公司可能会提前反应。所以接下来这段时间,可能还有机会。

总之啊,这市场就像天气,有晴有雨,关键是你得带把伞,别被淋着。投资也一样,做好研究,控制仓位,长期持有,才能走得稳。


自问自答环节:

问:今天A股涨这么多,是不是牛市来了?
答:别急着下结论。虽然今天涨得不错,但单日行情不能代表趋势。得看后续量能能不能持续,经济数据能不能支撑,政策有没有进一步发力。现在更像是反弹或结构性牛市,全面牛市还得观察。

问:今天A股涨这么多,是不是牛市来了?

问:AI概念股涨这么猛,现在还能追吗?
答:风险挺高的。很多AI股估值已经不便宜,而且业绩还没跟上。建议别追高,可以等回调,或者选那些有真实订单、技术领先的龙头公司。

问:为什么券商股今天涨得这么好?
答:主要是政策预期。市场传言证监会要推改革,比如引入长期资金、优化IPO等,这对券商是直接利好。再加上本身估值低,有修复空间。

问:北交所最近挺火,普通人能投吗?
答:可以,但门槛是50万资产+2年经验。北交所公司小,波动大,适合能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建议别重仓,分散配置。

问:个人养老金值得参加吗?
答:值得。长期看,有税收优惠,还能强制储蓄,适合为养老做准备。但选产品要谨慎,别全买高风险的。

问:个人养老金值得参加吗?
答:值得。

问:现在该买股票还是买基金?
答:看你自己。懂研究的可以选个股,不懂的建议买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或主动管理型基金,让专业人帮你投。

问:人民币汇率会影响股市吗?
答:会。汇率稳,外资愿意来;贬值太多,可能引发资本外流。但短期影响有限,长期还是看经济基本面。

问:消费股现在能抄底吗?
答:可以关注,但别急。等双节销售数据出来,看看真实需求。优先选那些品牌强、渠道稳的龙头。

问:黄金最近表现不错,还要涨吗?
答:如果美联储真的降息,黄金还有空间。但短期涨多了可能回调,建议逢低布局,别追高。

问:新能源车还能投吗?
答:行业竞争太激烈,整车厂压力大。不如看上游资源或智能化零部件,比如激光雷达、智能座舱这些。

问:怎么判断一只股票值不值得买?
答:看三点:一是公司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二是业绩能不能持续增长,三是估值合不合理。别光听故事,要看财报。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2025年9月14日主流证券网站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牛市通网 |财经资讯

2025年9月14日主流证券网站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admin888

|

哎,你别说,今天这日子可真是不一般,2025年9月14号,周六,天气不错,阳光正好,我刚泡了杯咖啡,坐在电脑前,顺手刷了刷主流证券网站的头版,结果一看,哎哟,信息量可真不小,简直像过年一样热闹。你要是也关心股市、经济、政策这些事儿,那今天这内容你可真得好好听听,我给你一条一条掰扯清楚,保准比你看一堆专业术语还明白。

首先啊,我打开东方财富网,头版那大标题就把我吓了一跳:“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突破3400点,创近一年新高!”我第一反应是:啥?真的假的?我赶紧揉了揉眼睛,再看一遍,还真是。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实实在在的突破。而且你看那成交量,沪深两市加起来都快2.3万亿了,这量能,啧啧,说明市场情绪真的起来了。我寻思着,这背后肯定有大资金在动,不是散户能拉起来的。

然后我点进去看详细分析,发现这波上涨,主要靠的是金融和科技两大板块在撑着。银行、保险、券商,这些“三傻”居然集体翻身了,尤其是券商股,好几个都涨停了。你说怪不怪,以前大家总说“渣男”券商,一涨就跑,结果这次居然挺住了,还带着大盘往上冲。我琢磨着,这背后肯定有政策预期在起作用。果不其然,下面一篇文章就提到了,证监会可能在近期推出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包括优化IPO节奏、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完善退市机制等等。这些消息虽然还没正式官宣,但市场已经提前反应了。

我一边看一边点头,心想这逻辑说得通。你想啊,现在经济复苏的势头越来越稳,CPI、PPI数据都在回暖,企业盈利也开始改善,这时候政策再加把火,市场自然就热起来了。而且你看北向资金,今天净流入超过180亿,说明外资也在看好中国市场。我记得年初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唱空A股,说什么“经济没起色,股市难有戏”,结果现在啪啪打脸了吧?

接着我转到同花顺,头版头条是:“AI+概念全面爆发,算力、大模型、应用端全线飘红。”我一看,好家伙,这阵仗,简直像回到了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寒武纪、中科曙光、浪潮信息这些算力股涨得那叫一个猛,有的甚至直接20cm涨停。应用端也不甘示弱,科大讯飞、金山办公、万兴科技这些公司股价也是蹭蹭往上。我赶紧翻了翻研报,发现这波行情的逻辑很清晰:全球AI技术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业端和消费端的需求都在爆发。

有个分析师说得挺有意思,他说现在不是“有没有AI”的问题,而是“谁能把AI用得更好”的问题。比如制造业,AI正在帮助工厂做智能排产、质量检测;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已经在一些三甲医院试点;就连我们日常用的手机、家电,也开始集成AI功能。这说明AI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实际应用,市场空间巨大。我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以前大家炒AI,炒的是技术、是想象,现在炒的是订单、是收入、是利润,这才是真正的价值驱动。

不过我也注意到,有几家媒体开始提醒风险了。比如《证券时报》就发了一篇评论,标题是《警惕AI概念股泡沫化》,里面提到有些公司明明技术储备一般,业绩也没起来,股价却翻了好几倍,这明显是炒作。我一看,确实,有些小盘股涨得离谱,市盈率都上千了,这哪是投资,简直是赌博。所以我心里也打了个问号:这波AI行情,到底能走多远?

正想着,我又刷到财联社的一条快讯:“央行今日开展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600亿元,资金面维持宽松。”我一看,哦,原来货币政策还在保驾护航。这说明央行的态度很明确:稳增长、稳预期。而且你看MLF利率没动,LPR也连续几个月没调,说明现在不是放水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支持实体经济。这种环境下,股市自然有底气。

正想着,我又刷到财联社的一条快讯:“央行

我还注意到,今天房地产板块也有异动。虽然整体还是偏弱,但保利发展、招商蛇口这些龙头房企涨得不错。原因嘛,据说是住建部正在研究新一轮房地产支持政策,可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购、加大保交楼支持力度等等。我心想,这政策要是真落地,对市场信心会是个不小的提振。毕竟房地产牵扯太广,上下游几十个行业都受影响。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太乐观,毕竟行业整体还在调整期,短期反弹不等于反转。

再往下看,新能源板块今天表现就一般了。光伏、锂电、电动车,都涨得不温不火。我翻了翻原因,发现主要是上游原材料价格还在跌,比如碳酸锂,已经跌破8万元/吨了。这对中游电池厂是利好,但对上游矿企就是利空。而且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也在放缓,市场竞争太激烈,价格战打得太凶。所以资金暂时没往这边跑,也能理解。

不过有意思的是,氢能板块今天突然冒头了。亿华通、潍柴动力这些公司涨得挺猛。我一查,原来是国家能源局刚发布了一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要突破1万亿元。这目标可不小啊。而且文件里还提到要建设一批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车、支持绿氢制备技术等等。看来国家是真要把氢能当战略新兴产业来抓了。我心想,这可能是下一个风口,得好好关注。

这时候我顺手点开雪球,发现大V们讨论得正热闹。有个叫“价值投资老张”的博主说:“现在市场明显是轮动行情,别追高,要找低位有业绩支撑的标的。”我觉得这话挺实在。你看今天涨得多的,要么是前期跌得多的金融股,要么是有明确业绩增长的科技股,纯概念炒作的其实没几个能持续。所以追热点得悠着点,不然容易站岗。

还有个用户说:“我最近把仓位从消费电子切到了半导体设备,感觉逻辑更顺。”我一看,确实,最近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这些设备商订单不断,国产替代进程在加速。尤其是美国又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反而倒逼国内企业加快自主研发。这叫“卡脖子”卡出机会来了。所以半导体设备这条线,短期可能有波动,但长期看,确定性很高。

还有个用户说:“我最近把仓位从消费电子切

我又翻到一条新闻:“北交所今日迎来第250家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六成。”我一看,嘿,北交所发展得真快啊。记得刚开板那会儿,大家还担心流动性问题,现在不仅公司数量上来了,质量也在提升。而且今天北证50指数涨了3.2%,明显强于主板。这说明市场对“小而美”的企业越来越认可了。尤其是那些有核心技术、细分领域龙头的公司,估值虽然不低,但成长性确实好。

我还注意到,今天人民币汇率也挺稳的。美元兑人民币在7.15附近波动,没有大幅贬值。这对外资流入是个利好。毕竟汇率稳,外资才敢投。而且你看外汇储备,8月份又增加了200多亿美元,说明贸易顺差还在,资本流动总体平衡。这背后,其实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在支撑。

说到基本面,我回头看了眼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8月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餐饮收入增速更是达到7.5%。这说明内需在回暖。尤其是暑期消费带动明显,旅游、电影、餐饮都很火。我朋友前几天还跟我说,他老家的民宿都订满了,价格还涨了三成。这不就是消费复苏的信号吗?

说到基本面,我回头看了眼国家统计局刚发布

不过也有隐忧。比如青年失业率还在14%以上,虽然比高峰期回落了一些,但压力还是不小。所以政策层面还得继续发力,稳就业、稳收入,才能真正拉动消费。不然光靠节假日消费撑着,长期看还是不够。

我又刷到一条关于养老金的消息:“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突破6000万,累计缴存超2000亿元。”我一看,这数字增长得挺快啊。说明越来越多老百姓开始为养老做长期规划了。而且现在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基金产品也越来越多,覆盖了权益、固收、FOF等多种类型。这对股市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长期资金。虽然现在规模还不大,但趋势一旦形成,未来潜力巨大。

我还看到一篇深度报道,讲的是“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最新进展。里面提到,国资委正在推动央企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增强市场沟通。已经有十几家央企宣布将分红比例提高到35%以上。这可不是小数目。你想啊,央企盘子大,利润稳定,如果分红率上去了,那股息率可能达到5%甚至更高,对长期投资者吸引力就大了。所以今天中国神华、中国移动这些高股息蓝筹也涨得不错。

不过也有分析师提醒,别光看分红,还得看增长。有些传统行业虽然分红高,但业务增长慢,长期看股价空间有限。所以“中特估”不能只炒估值修复,还得结合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来看。比如中国中车,不仅分红稳定,还在搞智能化轨道交通,这就更有想象空间了。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今天港股表现也不错。恒生指数涨了1.8%,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涨3.5%。腾讯、阿里、美团这些大块头都涨得挺好。原因一方面是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弱,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下,港股流动性改善;另一方面是国内平台经济监管环境趋于明朗,企业信心恢复。我记得去年这时候,还有人担心平台企业会不会被“整死”,现在看,监管更多是规范发展,而不是打压。所以市场情绪回暖,也在情理之中。

我还注意到,今天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明显回升。不只是股票,债券市场也热起来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到2.35%,说明资金在买,价格在涨。而且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连续三个月上升。这说明全球投资者在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毕竟相比欧美高利率环境下的高估值,中国资产现在性价比更高。

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太乐观。国际形势还是复杂。比如中美关系,虽然最近有互动,但科技、贸易领域的摩擦没断。美国又把几家中国AI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这肯定会影响市场情绪。所以投资的时候,得有底线思维,别把预期打得太高。

再看行业层面,今天医药板块也有动静。创新药、医疗器械涨得不错。原因是有几款国产新药在海外获批,比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欧盟拿到了新适应症批准。这说明中国药企的国际化能力在提升。而且医保谈判也快开始了,市场预期会更温和,不会像以前那样“灵魂砍价”。所以创新药企的估值压力有望缓解。

消费板块今天整体偏弱,白酒、啤酒都没怎么动。我猜可能是因为中秋国庆双节还没到,市场在等销售数据。不过有券商预测,今年双节消费会比去年好,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可能有补库存需求。所以短期调整,未必是坏事,说不定是上车机会。

我还看到一条关于REITs的消息:“首批消费基础设施REITs上市满一年,平均涨幅超15%。”我一看,这表现挺稳的。说明这类产品开始被市场接受了。尤其是那些有稳定现金流的商业物业、物流园区,适合长期配置。而且REITs分红率普遍在4%以上,比银行理财高,又比股票波动小,挺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说到投资策略,我发现今天很多机构都在强调“均衡配置”。别把所有钱都押在一个赛道上,金融、科技、消费、制造,都得配一点。因为现在是轮动行情,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比如你要是上半年只盯着AI,那可能错过了年初的黄金、资源股;要是只看消费,又错过了这波券商反弹。所以分散投资,才是王道。

还有个观点我挺认同的:现在不是“选赛道”的时代,而是“选公司”的时代。行业再好,公司不行也白搭;行业暂时冷,但公司强,也能走出来。比如光伏行业整体低迷,但阳光电源凭借海外订单增长,股价还是坚挺。所以研究公司基本面,比追热点更重要。

我正看得入神,手机响了,是我妈打来的。她问我:“最近股市涨得不错,我那十万块养老金要不要投点基金?”我一听,赶紧说:“妈,您这钱可不能随便投啊,得看您能承受多大风险。”我给她分析了半天,建议她买点债券基金或者偏债混合型基金,别碰股票型。她听进去了,说再想想。你看,普通人对投资还是挺谨慎的,这挺好。

挂了电话,我继续看新闻。发现今天还有个热点是“并购重组”。好几家上市公司公告要重组,比如某家电企业要收购一家芯片公司,某医药公司要合并一家生物科技企业。这说明在注册制背景下,并购重组越来越活跃了。而且政策也在鼓励,比如简化审批流程、支持战略并购等。这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好事。

不过我也看到有专家提醒,并购不是万能药,搞不好会“消化不良”。比如文化整合难、商誉减值风险大。所以投资者得擦亮眼睛,别看到“重组”两个字就冲进去。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今天的头版精华:整体来看,市场情绪回暖,政策预期向好,资金面宽松,经济数据改善,多个板块轮番表现。但结构性分化明显,不是普涨,而是有逻辑支撑的板块在涨。所以投资上要理性,别盲目追高,多看基本面,做好资产配置。

对了,我还想提一句,今天是9月14号,离国庆还有半个多月,历史上看,A股在节前往往有“红包行情”。再加上三季报快来了,业绩预增的公司可能会提前反应。所以接下来这段时间,可能还有机会。

总之啊,这市场就像天气,有晴有雨,关键是你得带把伞,别被淋着。投资也一样,做好研究,控制仓位,长期持有,才能走得稳。


自问自答环节:

问:今天A股涨这么多,是不是牛市来了?
答:别急着下结论。虽然今天涨得不错,但单日行情不能代表趋势。得看后续量能能不能持续,经济数据能不能支撑,政策有没有进一步发力。现在更像是反弹或结构性牛市,全面牛市还得观察。

问:今天A股涨这么多,是不是牛市来了?

问:AI概念股涨这么猛,现在还能追吗?
答:风险挺高的。很多AI股估值已经不便宜,而且业绩还没跟上。建议别追高,可以等回调,或者选那些有真实订单、技术领先的龙头公司。

问:为什么券商股今天涨得这么好?
答:主要是政策预期。市场传言证监会要推改革,比如引入长期资金、优化IPO等,这对券商是直接利好。再加上本身估值低,有修复空间。

问:北交所最近挺火,普通人能投吗?
答:可以,但门槛是50万资产+2年经验。北交所公司小,波动大,适合能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建议别重仓,分散配置。

问:个人养老金值得参加吗?
答:值得。长期看,有税收优惠,还能强制储蓄,适合为养老做准备。但选产品要谨慎,别全买高风险的。

问:个人养老金值得参加吗?
答:值得。

问:现在该买股票还是买基金?
答:看你自己。懂研究的可以选个股,不懂的建议买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或主动管理型基金,让专业人帮你投。

问:人民币汇率会影响股市吗?
答:会。汇率稳,外资愿意来;贬值太多,可能引发资本外流。但短期影响有限,长期还是看经济基本面。

问:消费股现在能抄底吗?
答:可以关注,但别急。等双节销售数据出来,看看真实需求。优先选那些品牌强、渠道稳的龙头。

问:黄金最近表现不错,还要涨吗?
答:如果美联储真的降息,黄金还有空间。但短期涨多了可能回调,建议逢低布局,别追高。

问:新能源车还能投吗?
答:行业竞争太激烈,整车厂压力大。不如看上游资源或智能化零部件,比如激光雷达、智能座舱这些。

问:怎么判断一只股票值不值得买?
答:看三点:一是公司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二是业绩能不能持续增长,三是估值合不合理。别光听故事,要看财报。


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