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5年9月4日股票投资市场分析
admin888
|哎,今天是2025年9月4日,说实话,我刚从办公室回来,外面天气有点闷热,但股市的热度可一点没减。你要是问我今天市场怎么样,我得先喝口水,慢慢跟你聊。说实话,这行情,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你看啊,今天一开盘,三大指数就有点“躁动”。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一开始还绿着呢,结果没到十点,就翻红了。我当时就在想,这背后是不是有啥消息?后来一查,果然,央行今天早上又释放了流动性,通过逆回购操作净投放了1200亿。这消息一出,市场情绪立马就稳了。你说巧不巧,每次这种时候,资金就像闻到味儿的蚂蚁,哗啦一下就往股市里涌。
不过啊,我得提醒你,别光看指数涨了就觉得万事大吉。今天虽然整体是红的,但个股分化得厉害。你要是没选对方向,可能指数涨了,你的账户还在亏。我就亲眼看见一个朋友,早上还笑呵呵地说“牛市来了”,下午收盘一看,他买的地产股跌了3%,脸都绿了。
说到地产,这板块最近真是“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的房企,像万科、保利这些,最近政策利好不断,尤其是“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后,销售数据明显回暖。但反观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日子可不好过。今天有家地产公司直接跌停,听说是因为债务违约的传闻。唉,这年头,买股票真得擦亮眼睛,不能光看名字大就买。
再来说说科技股,这可是今天的“主角”。半导体、AI、算力这些板块,涨得那叫一个猛。尤其是AI应用类的公司,像做智能客服、AI写作的那些,今天平均涨了5%以上。你可能要问了,为啥突然这么猛?我跟你说,这跟昨晚英伟达发布的财报有关系。他们业绩超预期,全球AI投资热情又被点燃了。咱们这边的投资者一看,哎,这不就是机会嘛,赶紧追。
但说实话,我现在对AI概念有点“审美疲劳”了。你看啊,从去年炒到现在,很多公司其实根本没技术,就是蹭个概念。比如有家公司,主业是做文具的,结果改名叫“智能AI书写科技”,股价蹭蹭涨。你说这合理吗?不合理。所以我现在看AI股,第一看研发投入,第二看实际订单,第三看管理层是不是真懂技术。光靠PPT讲故事的,我一律pass。
新能源这块呢,今天表现平平。光伏、风电这些,涨得不多,跌得也不多,整体在震荡。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还在波动。比如多晶硅,价格忽上忽下,企业利润不稳定,投资者自然就犹豫了。不过我个人觉得,新能源的长期逻辑没变,碳中和目标还在,只是短期需要消化一下前期涨幅。
说到这儿,我得提一嘴消费股。白酒今天挺稳的,茅台涨了1.2%,五粮液也跟上了。为啥?因为中秋快到了,渠道反馈动销不错。你别小看节日效应,每年中秋、春节前后,白酒都是“必争之地”。不过我得提醒你,现在年轻人喝白酒的少了,长期看,白酒的增长空间可能有限。所以我是逢高就减仓,不指望它涨多猛。
医药股今天有点“受伤”。CXO(医药外包)板块跌得比较多,主要是因为美国那边又在讨论限制中国医药企业。这消息一出,市场立马恐慌。但我觉得吧,这事短期影响大,长期影响有限。中国医药研发成本低、效率高,全球药企还得靠我们。所以跌多了,反而是机会。
金融股今天表现一般。银行股稳是稳,但没啥激情。券商倒是动了一下,主要是因为市场成交量放大了,大家预期交易活跃度会提升。不过说实话,现在券商靠经纪业务吃饭的日子过去了,得看它们能不能在财富管理、投行这些新业务上突破。
说到成交量,今天两市成交额突破了1.3万亿,比前几天明显放量。这说明啥?说明有增量资金进来了。以前都是存量博弈,现在不一样了,有人开始真金白银地买了。这可是个好信号。我记得去年这时候,一天成交七八千亿,大家都不敢动,现在明显活跃多了。

北向资金今天净流入了80多亿,连续三天净流入了。这说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恢复。你可能不知道,去年底的时候,北向资金可是天天跑,一个月跑了上千亿。现在回来了,说明他们觉得估值够低,机会来了。
不过啊,我得提醒你,别一看到外资买就跟着冲。外资也有踩坑的时候。比如去年他们重仓的某新能源车企业,后来因为技术路线出问题,股价腰斩。所以啊,别迷信外资,得自己做功课。
政策面最近也挺暖的。国务院开了个会,说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话听着耳熟吧?去年也说过,但这次感觉不一样。你看,配套措施跟上了。比如印花税可能要下调,T+0交易在研究,还有IPO节奏也在调整。这些都不是空话,是实打实的利好。
尤其是IPO节奏,现在明显放缓了。以前一周七八家,现在一周两三家。这说明啥?说明监管层真的在考虑市场承受力了。以前大家老说“抽血”,现在终于知道要“输血”了。这对市场情绪是很大的支撑。
还有一个事你可能没注意,社保基金最近在悄悄加仓。他们一向稳健,敢在这个时候买,说明他们觉得现在位置安全。我常说,跟着国家队走,吃肉喝汤总能分一口。当然,也不能盲目跟,得看他们买啥。
说到板块轮动,最近有个新趋势——“高股息+低估值”策略又火了。像电力、高速公路这些,分红稳定,股价也不高,成了避险资金的首选。特别是现在利率还在往下走,银行存款利息越来越低,大家自然想找替代品。高股息股就成了“类债券”资产。
但我得说,这策略也有风险。比如有些公司分红是高,但主业在萎缩,未来能不能持续分红是个问题。所以我选高股息股,一定要看现金流,看负债率,看行业前景。不能光看股息率一个数字。
成长股这边呢,最近机构开始重新关注了。特别是那些业绩兑现的公司。比如有家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二季度净利润增长了40%,今天股价直接涨停。这说明市场开始回归基本面了,不再是纯炒概念。
不过成长股波动大,你要是心脏不好,建议别重仓。我一般配个20%左右,剩下的放稳健型资产。投资嘛,得讲究个“攻守平衡”。
说到宏观,最近经济数据有点回暖迹象。8月份PMI回到了50以上,制造业景气度回升。社融数据也不错,企业贷款多了。这说明经济在慢慢修复。虽然还没到强劲反弹的地步,但至少止住了下滑趋势。
通胀数据呢,CPI还在低位,PPI负增长收窄。这意味着政策空间还在。央行不用急着加息,反而可以继续降准降息。这对股市是长期利好。

美元最近走弱,人民币汇率稳住了。这对外资流入是个好消息。以前人民币贬值,外资怕汇兑损失,不敢来。现在稳住了,他们就敢买了。
地缘政治方面,中美关系最近有点缓和迹象。高层有接触,贸易摩擦没再升级。这对市场情绪是正面影响。不过我得提醒你,别指望关系一下子变好,该防的风险还得防。
技术面上,上证指数今天站上了3200点,这是个心理关口。如果能站稳,下一目标就是3300。不过3300上面套牢盘不少,得有量能配合才行。创业板指今天也收在20日均线上方,短期趋势转好。

但我得说,技术分析不能迷信。有时候形态看着好,结果一个利空就全砸了。所以我是把技术当参考,基本面才是根本。
说到投资心态,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又开始“追涨杀跌”了。指数一涨,就喊“牛市来了”;一跌,就说“熊市重启”。这种情绪化操作,最容易亏钱。
我建议你,别天天盯着盘看。看多了,心跳加速,容易冲动。我一般就早晚各看一次,盘中不看。设定好买卖点,到了就执行,不纠结。
还有人问我,现在能不能加仓?我反问一句:你仓位多少?风险承受能力如何?要是你已经满仓了,那别加;要是仓位轻,又有闲钱,可以分批买。记住,别一把梭哈。
定投的朋友呢,继续坚持就行。市场波动是常态,长期看,优质资产总会涨回来的。我有个客户,从2020年开始定投沪深300,中间经历过几次大跌,但到现在,年化收益还有8%以上。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说到行业配置,我现在的建议是:科技+消费+高股息,三足鼎立。科技代表未来,消费是基本盘,高股息提供安全垫。别押注单一行业,分散点,睡得香。
新能源我暂时不看好,等回调到位再说。地产呢,只看龙头,小公司别碰。医药等政策明朗了再动。
小盘股最近挺活跃,中证2000指数涨得不错。这跟量化资金有关,他们喜欢流动性好的小票。但小盘股波动大,散户容易被收割。所以我建议普通人别追高,等回调再考虑。

可转债最近也不错,既有债性保护,又有股性弹性。特别是那些正股有题材的,涨起来很快。不过可转债也有风险,比如强赎、违约,得看清楚条款。
ETF越来越受欢迎了。现在很多人不选股,直接买行业ETF。比如光伏ETF、半导体ETF,省心省力。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投资者在成熟。
但ETF也有坑。比如有些冷门ETF,流动性差,买卖价差大。还有些ETF持仓集中,风险高。所以买之前,得查清楚它的成分股和规模。
说到基金,最近不少主动基金开始跑赢指数了。这说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在体现。以前几年,指数基金碾压主动基金,现在风水轮流转了。
但我选基金,不光看业绩,更看基金经理的风格是否稳定。有些人今年追新能源,明年追AI,风格漂移严重,这种我不要。
债券市场呢,最近利率债表现好,信用债分化。城投债风险还在,地产债更是雷区。所以买债,首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黄金最近震荡,没太大行情。美元走弱理论上利好黄金,但市场更关注美联储政策。我估计年底前黄金还有机会,但得耐心等。
原油价格稳在80美元附近,供需平衡。对A股影响不大,除非暴涨。
最后说说我的整体判断:2025年9月的A股,处于“修复行情”中。不是大牛市,也不是大熊市,而是结构性机会。你能赚到钱,但得选对方向,控制节奏。
别指望天天涨停,年化10%-15%就很不错了。投资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议从指数基金开始,慢慢学习。别一上来就玩个股,容易交学费。
如果你是老手,现在可以适当进攻,但别忘了留后手。市场永远有意外,得给自己留条退路。
总之啊,今天这行情,算是“暖风频吹,信心回暖”。但风再暖,也得穿好衣服,别着凉。投资路上,稳健比激进更重要。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也累了,我也口干了。最后送你一句话:市场永远有机会,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别慌,别贪,别懒,慢慢来,比较快。
——
自问自答环节:
问:现在是不是牛市起点?
答:我觉得还不能下定论。现在更像是“修复市”或“结构性牛市”。指数涨了,但很多股票没跟上。真正的牛市是普涨,现在还没到那一步。别急着下结论,先观察量能和政策持续性。
问:AI股还能买吗?
答:可以买,但得挑。别买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公司。重点看有真实订单、技术壁垒、研发投入大的企业。而且别重仓,控制在总仓位的15%以内比较安全。
问:新能源是不是没戏了?
答:短期可能震荡,但长期逻辑没变。等业绩兑现、估值消化完,还会起来。现在可以小仓位布局,等回调再加。
问:外资回来了,我们该跟着买吗?
答:可以参考,但别盲从。外资也有失误的时候。你要做的是分析他们买的原因,结合自己的判断,别当“跟屁虫”。
问:高股息策略会不会过时?
答:不会。只要利率还在下行,高股息资产就有吸引力。但要选那些经营稳定、分红可持续的公司,别光看股息率。
问:现在适合定投吗?
答:非常适合。市场位置不算高,估值合理,定投能平滑成本。建议选沪深300、中证500这类宽基指数,长期持有。
问:小盘股涨得快,该追吗?
答:别追高。小盘股波动大,容易被操纵。等回调到支撑位,再考虑分批介入,而且仓位要轻。
问:医药股跌这么多,能抄底吗?
答:可以关注,但别一把抄。先建个底仓,等政策明朗、业绩回暖再加。重点看创新药和医疗器械。
问:银行股便宜,值得买吗?
答:作为防御性配置可以,但别指望大涨。银行股适合求稳的投资者,年化5%-8%的收益比较现实。
问:T+0真的会来吗?
答:有可能,但不会马上全面推行。可能会先在科创板或ETF试点。真要来了,短线交易机会多,但风险也大,散户得小心。
问:如果市场突然大跌,该怎么办?
答:别慌。先检查持仓逻辑有没有变。如果公司基本面没问题,就拿着;如果逻辑坏了,该割就割。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问:普通人怎么避免被割韭菜?
答:第一,别听小道消息;第二,别频繁交易;第三,别借钱炒股;第四,坚持学习。记住,市场最怕的不是下跌,而是无知。
问:现在该激进还是保守?
答:建议“稳中求进”。七分稳,三分进。大部分仓位放在稳健资产上,小部分去搏机会。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问:未来三个月看涨还是看跌?
答:中性偏乐观。政策暖风、经济回暖、外资回流,都是利好。但外部风险也不少,比如美联储政策、地缘冲突。所以别太乐观,保持警惕。
问:有没有必涨的板块?
答:没有。任何说“必涨”的都是忽悠。投资没有 certainty,只有 probability。我们能做的是提高胜率,控制风险。
问:什么时候卖出?
答:三个信号:一是基本面变坏;二是估值严重泡沫;三是有更好的机会。别死扛,也别卖飞,按计划执行。
问:亏了钱怎么办?
答:先别急着补仓。冷静分析原因:是市场问题,还是选股问题?如果是后者,先止损,再学习。记住,承认错误不可耻,死扛才可怕。
问:投资最难的是什么?
答:是管住自己的心。贪婪、恐惧、侥幸,这三样最害人。技术可以学,心态得修炼。多读书,少看盘,心静自然赢。
——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你要是还有问题,随时来找我。投资路上,咱们一起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