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763通策医疗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通策医疗(600763):一家牙科医疗服务企业的成长之路
嘿,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口腔健康了?以前大家觉得“牙疼不是病”,忍一忍就过去了,但现在不一样了。你看,身边的朋友动不动就去洗牙、做矫正、种牙,甚至还有人专门飞到杭州去看牙医。这背后啊,其实反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口腔医疗服务正在悄悄崛起。而今天咱们要聊的这家公司,就是这个赛道里的“老面孔”了,它叫通策医疗,股票代码是600763。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通策医疗的时候,还是因为一个朋友在杭州做了牙齿矫正,推荐我去他常去的那家口腔医院看看。结果一查,那家医院居然是通策旗下的!我当时还挺惊讶的,原来有家公司能把这么多口腔门诊整合起来,做成连锁品牌。后来我就开始留意这家公司的动态,慢慢发现它在A股市场里还挺特别的。
所以今天呢,我想跟你好好聊聊通策医疗这只股票。咱们不吹不黑,就从它的概念、前景、个股情况、技术面和基本面几个方面,像朋友聊天一样,一句一句地掰扯清楚。毕竟投资这事儿,谁都不是神仙,多了解一点,心里就踏实一点,对吧?
一、通策医疗是什么公司?简单说说它的背景
通策医疗,全名叫通策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就在上交所上市了,算得上是A股里资历比较老的一批公司了。不过它最早可不是做医疗的,而是搞房地产和化纤的。你没听错,就是那种盖楼、卖房子的生意。但到了2003年左右,公司开始转型,把重心转向了医疗服务领域,尤其是口腔专科。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为啥偏偏选口腔?”其实挺有意思的。当时国内的口腔医疗市场虽然不小,但大多数都是小诊所,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通策医疗的创始人吕建明是个浙江人,他自己就有过不太愉快的看牙经历,于是就想:能不能搞一家标准化、专业化的口腔连锁机构?就这样,他们从杭州起步,一点点把“杭州口腔医院”这个品牌做起来了。
现在回头看,这个选择还真挺聪明的。口腔医疗属于消费医疗,不像内科、外科那样完全依赖医保,患者愿意自费花钱改善生活质量。而且牙齿问题又普遍,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市场基础很扎实。通策医疗就这么抓住了这个细分领域的风口,逐渐成了国内口腔医疗行业的“龙头”。
目前,公司在浙江布局最深,杭州、宁波、绍兴这些城市都有它的直营医院。后来也逐步向省外扩张,比如在武汉、重庆、昆明等地设立了分院。虽然省外进展不算特别快,但整体来看,它的模式已经跑通了——用总院带分院的方式,复制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医生资源。
顺便提一句,通策医疗不是加盟模式,所有医院都是自己投资、自己运营的。这点挺关键的,因为加盟容易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而直营能更好地控制品质。当然,成本也高,扩张速度慢一些,但长远看,可能更有利于品牌建设。

二、通策医疗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它属于哪类题材?
如果你经常看股票软件,会发现通策医疗经常被归类为“民营医院”、“医疗服务”、“消费升级”或者“大健康”这类概念。那它到底属于哪个?我觉得这几个标签都沾边,但最核心的还是“专科医疗+消费属性”。
先说专科医疗。通策主打的就是口腔,不像综合性医院啥都看,它专注在牙科这一块。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专业化程度高,医生经验集中,患者信任感强。你看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在往“专精特新”方向走,通策算是医疗领域的早期实践者了。
再说消费属性。很多人不知道,口腔治疗很多项目是不报销的。比如牙齿矫正、美白、种植牙这些,基本都得自费。这就决定了它的客户群体更看重服务体验、医生水平和环境舒适度,而不是单纯比价格。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可选消费”,有点像去美容院或者健身俱乐部,花的是“改善型”的钱。
正因为这样,通策医疗也被不少人看作是“医疗中的消费品”。它的估值逻辑有时候更接近于高端服务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比如它的毛利率常年在40%以上,净利率也能维持在20%左右,这在医疗行业里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另外,它还搭上了“国企混改”的顺风车。2021年,浙江省国资委旗下的产业基金入股通策医疗,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件事当时在市场上引起不小震动,很多人解读为国家支持社会办医的态度信号。虽然之后合作有些波折,但至少说明这家公司在政策层面是有一定认可度的。
还有一个概念值得一提——数字化医疗。这几年通策也在推“未来医院”计划,搞线上预约、电子病历、AI辅助诊断这些东西。虽然目前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成效,但至少表明公司在尝试跟上技术潮流,不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那种企业。

总的来说,通策医疗的概念挺丰富的。它既是医疗服务股,又有消费股的影子;既有地方龙头的地位,也在探索全国化布局;既保持传统优势,又在尝试创新转型。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它在资本市场上一直有不少关注度。
三、通策医疗的前景怎么样?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增长?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一直在琢磨。你说一家公司现在做得不错,那接下来五年、十年还能不能持续增长?这才是最关键的。
先看市场需求。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再加上年轻人对形象管理的要求提高,隐形矫正、美学修复这些项目需求猛增。根据一些行业报告,我国种植牙潜在市场空间可能达到千亿级别,而目前渗透率还非常低。比如说,欧美国家每万人有几百颗种植牙,我们才几十颗,差距明显。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再看支付能力。随着居民收入上升,越来越多家庭愿意为口腔健康花钱。特别是80后、90后这一代人,观念开放,接受新事物快,不像老一辈那样“能忍则忍”。他们更愿意投资在自己身上,哪怕一次种牙花几万块,也觉得值。这种消费意愿的变化,其实是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底层动力。
那通策医疗能不能吃到这块蛋糕呢?我觉得有机会,但也面临挑战。
机会在于它的品牌和技术积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通策在浙江已经建立了很强的品牌认知,“看牙找通策”在当地几乎是共识。而且它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医生团队,形成了自己的人才体系。这对后续扩张是有帮助的。
但挑战也不少。首先是竞争加剧。你看现在不只是通策在做口腔连锁,瑞尔集团、马泷齿科、拜博口腔这些品牌也在全国铺点,还有一些互联网平台开始切入线上咨询、导流服务。市场变得越来越热闹,价格战、抢医生、抢客户的戏码免不了上演。
其次是扩张难度。前面说了,通策是直营模式,每开一家新医院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不像加盟可以快速复制,直营就得一步步来。而且不同城市的消费习惯、医保政策都不一样,跨区域管理是个考验。比如在浙江以外的地方,它的品牌影响力就没那么强,患者认不认账还得打个问号。
还有就是政策风险。虽然国家鼓励社会办医,但医疗毕竟是敏感行业,监管一直很严。万一哪天出台限制高价自费项目的政策,或者加强广告宣传管控,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更何况,医疗服务一旦出事故,舆论压力可不小。
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通策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其实在放缓。过去几年营收增速还能保持两位数,但最近一两年明显趋缓,甚至出现季度同比下滑的情况。这说明什么呢?可能是市场饱和了,也可能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总之不是一个太乐观的信号。

当然啦,也不能光看负面。公司也在想办法突破瓶颈。比如推出“蒲公英计划”,打算在浙江各县市下沉布局小型门诊,主打基础诊疗和服务覆盖;又比如和高校合作建立口腔医学院,解决医生供给问题;还在探索妇幼口腔、老年口腔等细分赛道。这些动作如果能落地见效,或许能打开新的增长曲线。
所以综合来看,通策医疗的前景不能说一片光明,但也绝非黯淡无光。它处在一个有潜力的行业,手里握着不错的牌,但能不能打好,还得看管理层的战略执行能力和应变水平。未来的路怎么走,还真不好下定论。
四、个股分析:通策医疗这只股票有什么特点?
说到股票本身,咱们就得换个角度看了。毕竟公司再好,股价太高也不一定合适;业绩一般,但如果估值便宜也可能有机会。那通策医疗这只股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它是A股唯一一家纯正的口腔医疗上市公司。这一点很重要。你想啊,在整个资本市场里,想找一家主营业务就是做牙科的公司,翻来覆去也就它一个。其他一些医药股虽然也涉及医疗服务,但大多是综合性的,或者主业不在口腔。这种稀缺性让它一度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心头好”,尤其是在2019到2021年那波白马股行情中,通策医疗的股价涨得那叫一个猛,最高时候市值逼近千亿。
其次,它的股东结构挺有意思。除了前面提到的浙江省国资背景外,还有很多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长期持有。说明专业投资者对它是有一定认可的。不过也有争议的地方,比如实控人吕建明个人持股比例比较高,加上一致行动人,差不多控制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表决权。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好处是决策效率高,坏处是一旦大股东利益和中小股东不一致,容易引发矛盾。

再来看看股价表现。我记得2020年初的时候,通策医疗大概不到100块钱一股,结果到了2021年9月,直接冲到了420多元的历史高点。那时候真是风光无限,市盈率一度超过100倍。可好景不长,从那以后就开始一路下跌,到现在(假设当前时间为2024年中),股价大概在150元左右徘徊。三年时间跌掉了六成多,不少追高的投资者都被套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估值太高,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成长预期;另一个是业绩增速跟不上股价涨幅,导致“戴维斯双杀”;还有一个就是市场风格切换,资金从高估值板块流向低估值红利股。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通策医疗是不是就很便宜了呢?也不一定。按最新财报数据算,它的动态市盈率还在50倍以上,比起很多传统行业确实不低。但你要知道,市场给它的溢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好它的成长性和商业模式。如果未来能重新恢复快速增长,这个估值也许还能撑得住;但如果增长继续疲软,那调整压力恐怕还会持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策医疗的分红并不慷慨。每年派息金额不大,股息率长期低于1%,对于喜欢收息的投资者来说吸引力有限。它的利润更多是用来再投资、扩门店、建团队,走的是“成长型”路线,而不是“价值型”回报。
还有一个特点是波动大。由于它属于细分赛道龙头,又带有较强的概念属性,很容易受到情绪驱动。一有政策利好或者行业新闻,股价就往上窜;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比如某个高管变动、某个项目延期,立马就往下砸。所以如果你打算持有这只股票,心理承受能力得强一点,别指望它天天稳稳当当上涨。
总的来说,通策医疗这只个股有几个关键词:稀缺性、高波动、高估值、成长性、争议性。它不适合所有人,尤其不适合追求稳定收益的保守型投资者。但对于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相信中国口腔医疗长期趋势的人来说,它至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对象。
五、技术分析:通策医疗的股价走势怎么看?
好了,前面聊的都是基本面的东西,现在咱们换个视角,看看技术面上的情况。毕竟有些人炒股更喜欢看图说话,K线、均线、成交量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更有感觉。
先看周线图。通策医疗的股价从2016年开始走出了一轮明显的上升通道,基本上每年都在创新高,直到2021年见顶回落。那段时间的技术形态非常好,均线呈多头排列,MACD指标持续在零轴上方运行,成交量也稳步放大,典型的牛市特征。

但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第四季度。当时股价跌破了长期上升趋势线,随后反弹无力,形成“M头”形态,确认了顶部结构。自此之后,就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中间虽然有过几次像样的反弹,比如2022年底到2023年初那次涨了将近40%,但都没能突破前高,反而一次次刷新低点。
目前来看,股价处在2018年以来的中期支撑区域附近,也就是140-160元这个区间。这里既是前期密集成交区,也是60周均线所在位置,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意义。但如果这个位置守不住,下方其实没有太强的接盘力量,可能会进一步探底。
再看日线级别。近几年通策医疗的整体走势偏弱,大部分时间都在年线下方运行。偶尔有一次站上年线,很快又被打下来。这说明空头力量依然占优,市场信心尚未恢复。
成交量方面也有变化。高位时每天动辄十几亿成交额,现在经常只有两三亿,活跃度下降明显。这意味着关注度降低了,主力资金可能已经阶段性撤离,剩下的更多是散户在博弈。

技术指标上,RSI经常处于40-60的中性区域来回震荡,没有明显的超买或超卖信号。布林带则呈现收口状态,表明波动率降低,行情可能即将选择方向。如果是放量突破上轨,或许是新一轮上涨的起点;反之若跌破下轨,则可能开启新一轮下跌。
当然啦,技术分析只是参考,不能当成唯一的依据。毕竟股价最终还是要回归基本面。就像通策医疗,即使图形再好看,如果业绩持续下滑,也没人敢轻易抄底;反过来,哪怕图形难看,一旦业绩反转,也可能迅速拉升。
我个人的看法是,目前的技术形态谈不上乐观,但也未必悲观。它更像是在一个底部区域反复磨底的过程。真正的拐点什么时候出现,还得看两个信号:一个是基本面是否企稳回升,另一个是是否有增量资金进场推动。
所以如果你习惯做技术交易,建议多观察量价配合情况,别盲目追涨杀跌。而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技术面更多是辅助判断入场时机的工具,不必过分纠结短期波动。
六、基本面分析:通策医疗的财务状况如何?
终于说到最硬核的部分了——基本面。毕竟一家公司值不值得长期关注,最终还得看它的赚钱能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

先看营收和利润。通策医疗过去十年整体呈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约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25亿元,翻了四倍多;归母净利润也从不到1亿增长到5亿左右。这个成绩单放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里,算是不错的。
但问题出在最近两年。2022年和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个别季度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利润端更惨,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这是上市以来少见的情况,说明业务遇到了瓶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疫情反复影响了门诊量,尤其是2022年多地封控,很多人推迟了非紧急的牙科治疗;二是新院区投入加大但产出滞后,拖累了整体利润率;三是市场竞争加剧,部分项目不得不降价促销,影响了毛利率。
再看盈利能力。通策医疗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40%-45%之间,在行业内属于较高水平。这得益于它的定价能力和成本控制。毕竟高端口腔服务收费不菲,而医生人力成本相对固定,规模效应一旦形成,边际成本就会下降。
净利率方面,过去能保持在20%左右,但近两年有所下滑,2023年降到18%以下。这说明费用管控压力增大,尤其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上升。比如为了推广新品牌、吸引患者,广告投放增加了;同时总部管理人员增多,薪酬支出也在涨。
资产负债表还算健康。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约50亿元,负债率不到30%,远低于很多重资产行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都大于1,短期偿债没问题。现金储备也比较充足,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多年为正,说明主业造血能力强。
不过也有隐忧。比如商誉问题。通策在过去收购了一些区域性口腔机构,形成了几亿元的商誉。虽然目前没有计提减值,但如果未来整合效果不佳或业绩不达标,这部分资产可能会变成“雷”。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应收账款。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公司的应收款项也在增加,占营收比例有所上升。虽然大部分来自医保结算周期,不算太大风险,但仍需警惕坏账可能性。
最后说说ROE(净资产收益率)。这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通策医疗历史上ROE曾高达20%以上,属于优秀水平。但近年来回落至15%左右,反映出资本利用效率在下降。可能是新项目回报周期长,也可能是原有业务增长乏力所致。
总体来看,通策医疗的基本面曾经非常亮眼,但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阵痛期。过去的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引擎还没完全建立。它依然是行业中资质较好的企业之一,但光环确实在减弱。
七、总结一下:通策医疗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聊了这么多,咱们回头捋一捋。通策医疗是一家专注于口腔医疗服务的上市公司,起步于浙江,逐步向全国拓展。它采用直营连锁模式,强调品牌和服务质量,在业内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
它所在的赛道有长期发展潜力,受益于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升级趋势。公司本身也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财务状况总体稳健,抗风险能力较强。
但从近年表现看,它面临着增长放缓、竞争加剧、扩张受限等多重挑战。股价经历了大幅回调,市场信心有待修复。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都处于一个需要观察和等待的阶段。
它不是完美的公司,也不是毫无希望的企业。它像一个曾经成绩优异的学生,现在遇到了学习瓶颈,正在努力寻找突破的方法。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它接下来的选择和执行力。
至于投资价值嘛……这个真没法一句话说死。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信息掌握程度都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有人看重它的行业地位和长期潜力,愿意耐心持有;也有人担心它的估值和增长前景,选择观望回避。
我只是把我知道的信息摆出来,尽量客观地讲讲它的优点和不足。至于你怎么看,那是你的事。毕竟投资最终是自己的决定,别人说得再多,也代替不了你自己思考。
相关自问自答
Q:通策医疗是国企吗?
A:不是。通策医疗是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吕建明。不过浙江省国资委旗下基金持有部分股份,属于战略投资者。
Q:通策医疗主要做什么业务?
A:主要从事口腔医疗服务,包括牙齿矫正、种植牙、儿童齿科、牙体牙髓治疗等,旗下有杭州口腔医院等多个品牌。

Q:通策医疗在哪些城市有医院?
A:主要集中于浙江省内,如杭州、宁波、绍兴等地,也在武汉、重庆、昆明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Q:通策医疗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A:通过直营口腔医院提供诊疗服务获取收入,大部分项目为自费或部分医保报销,具有较强的消费医疗属性。
Q:通策医疗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A:主要有瑞尔集团、拜博口腔、马泷齿科等连锁品牌,以及各地的公立医院口腔科和个体诊所。
Q:通策医疗的股价为什么跌这么多?
A:主要原因包括前期估值过高、业绩增速放缓、市场风格切换以及投资者情绪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Q:通策医疗未来有机会吗?
A:有机会,但存在不确定性。取决于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新业务拓展成效等因素。
Q:通策医疗适合长期持有吗?
A:这取决于个人投资理念和风险承受能力。该公司具备一定行业壁垒,但也面临挑战,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
Q:通策医疗的财报在哪里查?
A: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巨潮资讯网或主流财经平台(如东方财富、同花顺)查询其定期报告。
Q:通策医疗有种植牙集采影响吗?
A: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将种植牙全流程纳入集采,部分地区试点降价,对公司有一定影响,但具体程度需视政策推进情况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