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696*ST岩石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600696*ST岩石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视角》
一、我为什么会关注这只股票?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太注意600696这只股票。毕竟A股市场有几千只股票,每天都有各种消息满天飞,谁会专门盯着一只带“*ST”的股票呢?但后来有一次刷财经新闻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讨论它,说这公司从做房地产转行做白酒,名字还改来改去,挺有意思的。我当时就有点好奇了:一家被戴帽的公司,怎么还能玩出这么多花样?于是我就开始查资料,慢慢了解它的背景、业务、股价走势,越看越觉得这事不简单。
你知道吗,有时候投资就是这样,不是因为数据多漂亮才关注,而是因为故事够特别,让人忍不住想搞清楚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ST岩石就是这么一个“有故事”的公司。
二、*ST岩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说到*ST岩石,其实它以前根本不叫这个名字。最早它叫“匹凸匹”,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对,我也觉得怪怪的。后来改名叫“岩石股份”,再后来因为连续亏损被戴上“*ST”的帽子,就成了现在的“*ST岩石”。光是名字这一块,就够写一段企业“变形记”了。
这家公司最早是做房地产的,总部在上海。但房地产那几年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他们就开始琢磨转型。2015年左右,突然宣布要进军互联网金融,还把名字改成“匹凸匹”,说是要做P2P平台。结果你懂的,P2P后来暴雷一堆,他们这块业务也没做成气候。
然后呢,大概是2018年开始,公司又转向了白酒行业。没错,就是咱们平时喝的那种白酒。他们收购了一些酒类品牌,比如“贵酒”系列,开始搞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和销售。现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就是围绕酒类展开的。
所以你现在要是打开它的财报,会发现它已经不再提房地产了,也不谈互联网金融了,主打的就是“酒业+供应链服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跨界玩家”?我觉得吧,这种频繁转型的公司,本身就带着一种不确定性,但也正因为这样,才吸引人研究。

三、它的主营业务现在到底靠不靠谱?
既然现在主打白酒,那咱们就得看看它在这块干得怎么样。我翻了一下最近几年的年报和季报,发现它的营收确实在增长,尤其是酒类业务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2022年的时候,酒类收入已经占到总营收的八成以上了,说明转型算是初步成功。

但他们卖的酒,主要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主打“贵十八”、“君品贵酒”这些品牌。价格定位在几百元一瓶,目标客户应该是商务宴请或者送礼人群。说实话,这个市场挺卷的,茅台、五粮液这些大牌早就把高端市场占得死死的,地方性品牌想突围不容易。
而且你有没有注意到,*ST岩石自己并不种高粱、也不建大型酿酒厂。他们的模式更像是“品牌运营+委托生产”,也就是找别人代工,贴自己的牌子卖。这种轻资产模式成本低、启动快,但问题也明显——品质控制难,品牌溢价弱,消费者认不认账是个大问题。
另外,他们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线上电商加部分经销商,直营店不多。我在京东和天猫上搜了一下,销量不算特别高,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的说口感还行,性价比不错;也有人说包装花里胡哨,实际味道一般。这说明品牌认知度还在建立过程中,离真正“出圈”还有距离。
所以你说它业务靠不靠谱?我觉得不能一刀切地说好或不好。方向是对的,毕竟白酒在中国市场还是有刚需的,尤其是酱香型这几年热度不减。但能不能做出自己的护城河,还得看后续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做得怎么样。
四、基本面分析:这家公司财务状况如何?
接下来咱们聊聊最实在的部分——财务。毕竟不管故事讲得多动听,最后都得看数字说话。
先看资产负债表。*ST岩石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摘帽”,也就是摆脱退市风险。为了扭亏为盈,他们做了不少动作,比如剥离不良资产、引入新股东、调整管理层。从结果来看,2021年和2022年都实现了净利润为正,暂时保住了上市资格。
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它的盈利来源有点复杂。除了主业酒类收入外,还有不少非经常性损益,比如政府补贴、资产处置收益等。这类收入不稳定,今年有不代表明年还有。所以我一直有个疑问:如果把这些“一次性收入”去掉,它的真实盈利能力到底怎么样?
再看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几年有所改善,说明卖酒确实能回款,不是纯靠讲故事。但投资活动现金流一直是负的,因为他们还在不断投入品牌宣传和渠道建设。筹资活动方面,依赖股权融资比较多,说明自身造血能力还不够强。
毛利率方面,酒类业务的毛利率大概在60%左右,这个水平在白酒行业里算中等偏上。比不上茅台那种90%以上的恐怖毛利,但比一些低端白酒要强。不过净利率就没那么乐观了,扣除各种费用后,净利率大概在15%-20%之间波动,说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压得比较重。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应收账款。虽然总量不算特别高,但如果增速超过营收增速,就得警惕了。毕竟赊销太多,万一客户赖账,坏账风险就会上升。
总的来说,它的基本面算是“正在好转”,但还没到“稳健健康”的程度。就像一个刚从病床上爬起来的人,能走路了,但能不能跑马拉松,还得观察。
五、技术分析:股价走势透露了哪些信号?
聊完基本面,咱们换个角度,看看股价是怎么走的。毕竟二级市场的表现,往往是情绪和资金博弈的结果。
*ST岩石的股价历史上波动非常大。记得2015年它宣布要做P2P的时候,股价一度暴涨好几倍,那时候股民热情高涨,觉得这是“风口上的猪”。后来P2P凉了,股价又一路下跌,最低跌到几块钱。
近几年随着转型白酒,股价又有了起色。特别是2020年到2021年初,蹭上了“酱香热”的概念,股价翻了好几倍,最高冲到30多元。那段时间,只要沾点白酒边的股票都被炒得火热,*ST岩石自然也被资金盯上了。
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股价进入震荡下行通道。一方面是因为整个白酒板块回调,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开始理性看待它的实际业绩。到现在(以2024年中为例),股价大概在10-15元区间来回波动。
从技术图形上看,它的周线级别长期处于箱体震荡状态,没有形成明确的趋势。均线系统也比较杂乱,短期均线经常金叉死叉切换,说明多空双方力量拉锯严重。
成交量方面,在上涨时往往伴随放量,下跌时缩量,说明有资金在逢低吸纳,但追高意愿不强。RSI指标时不时进入超买区,但很快又被打下来,说明上涨持续性不足。
MACD指标在零轴附近反复徘徊,既没有强势上攻的信号,也没有彻底破位的迹象。整体来看,技术面呈现出一种“等待方向选择”的状态。
当然啦,技术分析只是参考,不能当饭吃。尤其对于这种题材性强、基本面复杂的股票,光看K线图很容易被误导。但我个人觉得,目前的位置不算特别高,风险相对可控,但也没有明显的爆发催化剂。
六、它有哪些热门概念加持?
说到概念,ST股票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很多人专门喜欢炒ST股,赌它能“摘帽”逆袭。一旦成功,股价往往会有不小涨幅。所以每年年报前后,都会有一波“摘帽行情”,*ST岩石自然也在其中。
除此之外,它身上还贴着几个热门标签:
第一个是“白酒概念”。尽管它不是一线品牌,但在资本市场眼里,“白酒=高毛利=高成长”,只要有这个标签,就能吸引一部分资金关注。尤其是在行业景气周期里,哪怕只是边缘玩家,也能分一杯羹。

第二个是“上海本地股”。作为注册地在上海的企业,有时候会被纳入区域振兴、国企改革之类的预期炒作中。虽然它现在是民企控股,但地理位置带来的关注度还是有的。
第三个是“转型重组概念股”。这家公司十几年换了好几次主业,每次变动都能引发市场联想。有人猜测它会不会继续并购其他资产,甚至被借壳上市。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题材”。
第四个是“小市值+高弹性”。目前它的总市值不算大,流通盘也适中,容易被资金撬动。游资特别喜欢这类股票,因为拉升成本低,进出方便。
这些概念叠加在一起,让它在某些时间段成为短线资金的宠儿。但你也知道,概念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热点转移,股价可能迅速降温。
七、未来发展前景怎么看?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前景这东西,一半看事实,一半看预期。
从积极的一面看,白酒行业在中国依然有广阔空间,尤其是酱香型白酒近年来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如果*ST岩石能把品牌做起来,建立起稳定的渠道和忠实客户群,未来是有机会站稳脚跟的。
另外,公司管理层这几年动作频频,似乎下定决心要把酒业做成主业。他们在贵州仁怀设立了生产基地,加强与当地酒企的合作,也在加大广告投放力度。这些都不是短期行为,说明至少在战略层面是认真的。
但从挑战角度看,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全国做酱酒的品牌数不清,光是贵州就有上千家酒厂。*ST岩石既没有悠久历史,也没有强大背书,想要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隐患是政策风险。白酒行业受消费税、广告监管、反腐败政策影响很大。一旦哪天出台更严格的税收政策,或者限制公务消费,整个板块都会承压,它这种二线品牌受影响可能更大。
此外,公司治理结构也值得留意。过去有过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实际控制人变更也比较频繁。虽然现在情况有所改善,但投资者还是会担心透明度和稳定性。
所以综合来看,它的前景属于“有机会,但不确定性强”。不像那些龙头白马股,走的是确定性增长路线;它更像是在走一条“险中求胜”的路,成败取决于执行力和外部环境的配合。
八、散户投资者该怎么看待这只股票?
这是我最想和大家聊的部分。因为我也是个普通散户,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专业团队支持,只能靠公开信息做判断。

首先我觉得,投资*ST岩石这样的股票,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它不是那种可以长期拿着不动的蓝筹股,也不是那种业绩稳定分红高的价值股。它更像是一只“主题型”或“事件驱动型”的标的,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参与。
如果你是那种追求稳健收益、讨厌波动的人,那可能不太适合碰它。毕竟*ST帽子还没摘掉,万一哪年又亏损,面临退市风险,心理压力会很大。
但如果你愿意花时间研究,能接受短期波动,甚至想博弈一下“摘帽行情”或者“题材炒作”,那它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对象。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逻辑,别被人云亦云带节奏。
我还建议大家不要重仓押注。这种股票适合作为组合里的小仓位配置,用来捕捉阶段性机会。就算看错了,损失也在可控范围内。
另外,一定要持续跟踪它的财报、公告和行业动态。比如什么时候发布年报、有没有重大合同、实控人有没有减持计划等等。这些信息往往比技术图形更能决定走势。
最后我想说的是,别指望一只股票解决所有问题。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靠赌某一只“妖股”翻身。保持理性,控制情绪,才是长久之道。
九、和其他白酒股相比,它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常听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些大牌,但很少有人拿它们和*ST岩石对比。其实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
首先是品牌力。茅台那是国酒级别的存在,几乎成了身份象征;五粮液、洋河这些也是全国知名品牌。而*ST岩石呢?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过,顶多在财经新闻里见过名字。品牌认知度差了好几个层级。
其次是产能和供应链。大厂都有自己庞大的生产基地和窖池资源,年产量几十万吨都不稀奇。而*ST岩石主要是委托加工,核心环节依赖外部,自主可控性弱。
再看渠道布局。一线白酒在全国有完善的经销网络,商超、烟酒店、电商平台全覆盖。而*ST岩石的渠道还在拓展阶段,很多地方根本买不到它的产品。

财务表现上差距更明显。茅台的净利率常年在50%以上,ROE接近30%;而*ST岩石的净利率只有15%左右,ROE也不稳定。盈利能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话说回来,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股价基数低,弹性大,容易被资金炒作;又比如转型决心强,管理层相对激进,愿意尝试新打法。这些特点让它在特定环境下反而可能跑出超额收益。
所以你看,它和主流白酒股根本不是一个赛道。如果说大厂是在“守江山”,那它就是在“打游击”。打法不同,风险不同,回报预期也不同。
十、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在不断梳理思路。关于*ST岩石这只股票,我现在的感觉是: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股”或“烂股”,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可能性的复杂个体。
它有过失败的转型经历,但现在似乎找到了相对靠谱的方向;它的基本面在改善,但还不够扎实;它的股价有想象力,但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它有概念加持,但真金白银的业绩还需要时间验证。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对它的态度是“保持关注,谨慎参与”。我不否认它未来的潜力,但也清楚地看到它面临的重重困难。投资它,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可能性的游戏”,而不是笃定的收获。
也许几年后回头看,它要么成功摘帽、成长为区域性白酒品牌,要么再次陷入困境、黯然退场。但无论如何,它的经历都值得我们思考:一家上市公司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迁?传统企业转型究竟有多难?资本市场的炒作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到底有多宽?
这些问题,可能比单纯判断“涨还是跌”更有意义。
相关自问自答(Q&A)
*Q:ST岩石现在还能买吗?
A:这个问题我没法替你回答。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都不一样。我能说的是,它目前仍带有*ST标识,意味着存在退市风险,投资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规则和潜在后果。
Q:它什么时候能摘帽?
A:摘帽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比如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为正值,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同时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具体能否达成,要看公司最终发布的年报数据。
Q:它和ST舍得、ST伊力特这些有什么区别?
A:这几家公司虽然都曾带“ST”或“ST”,但背景不同。ST舍得是因为大股东占用资金被戴帽,后来被复星收购后逐步恢复;ST伊力特是新疆老牌酒企,基本面相对稳定。而ST岩石是主动多次转型,历史更为复杂,不确定性更高。
Q:它生产的酒到底好不好喝?
A:这个见仁见智。口味是很主观的事。你可以去电商平台看看用户评价,或者找机会试饮一下。但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反馈来看,它还没形成广泛的口碑认可。
Q:为什么它的名字变来变去?
A:主要是因为主业变更和资本运作需要。早期做地产叫“多伦股份”,后来想做金融改名“匹凸匹”,再后来转型酒业改为“岩石股份”。名字变化往往反映了公司战略的调整。
Q:它有没有可能被借壳上市?
A:理论上有可能,但监管越来越严,借壳难度加大。而且公司自己已经在推进酒业发展,大概率会选择自主经营而非让出控制权。
Q:它的实际控制人是谁?
A:根据公开资料,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韩啸先生,他通过控股股东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间接持股。他曾任公司董事长,对公司战略有较大影响力。
Q:它在贵州的生产基地规模有多大?
A:公司在贵州仁怀设有子公司,主要从事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和储存。具体产能未完全披露,但从其销售规模推测,属于中小规模酒企范畴,尚未达到头部企业的体量。
Q: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A:在酱香酒领域,它面对的是茅台、郎酒、习酒等巨头,以及大量中小型酱酒品牌。在品牌力、渠道、资金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更多是依靠差异化定位和营销策略突围。

Q:它有没有分红计划?
A:近年来由于仍在发展阶段,且此前有亏损记录,分红较少。未来是否分红将取决于盈利稳定性及董事会决议,目前尚无明确承诺。
Q:它的股价为什么经常大涨大跌?
A:一方面是因为市值较小,容易被资金推动;另一方面是题材炒作频繁,比如白酒热、摘帽预期等,导致情绪化交易较多,波动自然剧烈。
Q:它会不会有一天变成下一个“ST康美”?
A:这种假设很难成立。每家公司的情况不同,不能简单类比。重要的是关注其信息披露质量、审计意见、资金流向等关键指标,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全文约71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