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012创力集团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一、我最近在看创力集团这只股票,603012这个代码我记得特别清楚
说实话,我也是偶然间刷财经新闻的时候看到“创力集团”这个名字的。一开始没太在意,后来发现它在煤炭机械领域好像还挺有名气的,尤其是它的掘进机和采煤机,在行业内口碑不错。然后我就顺手查了下它的股票代码——603012,这数字挺好记,三零一二嘛,有点像生日号,所以印象挺深。
二、说到创力集团,你得先知道它是干啥的
其实吧,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光看名字以为是个搞新能源或者高科技的公司,结果一查才发现,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煤矿装备制造商。总部在上海,成立时间也不短了,大概2003年左右就成立了,后来2014年在A股上市。主要产品就是煤矿用的综采设备,比如采煤机、掘进机这些重型机械。说白了,就是给煤矿干活的“铁牛”。
你可能会问,现在不是都在讲碳中和、减煤吗?怎么还有人关注这种传统能源相关的公司?这问题我也想过。但现实是,中国虽然在推清洁能源,可短期内煤炭还是主力能源之一,尤其是一些火电大省,对煤炭的需求一直没断过。所以这类设备制造企业,其实还是有市场的。
三、那它的概念到底算不算热门?
说到“概念”,现在炒股的人都喜欢追热点,什么人工智能、芯片、光伏、储能,一听就来劲。创力集团呢?说实话,它不属于那种一眼就能让人兴奋的题材股。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概念。仔细扒一扒,你会发现它其实沾边几个方向。
一个是“高端制造”。毕竟它的产品属于大型工业装备,技术含量不低,尤其是智能化采煤机这块,这几年公司在推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算是往智能制造靠拢了。另一个是“国企改革”概念,因为创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国资委,属于地方国资背景,这类企业在政策支持上有时候会有些优势。
还有人把它归到“专精特新”里,因为它旗下有些子公司拿到了相关认定。不过说实话,这些概念都不是特别强,不像某些公司直接贴个“华为合作”或者“特斯拉供应商”的标签那么吸睛。所以如果你是冲着纯概念炒作去的,可能对它兴趣不大。
四、那它的前景到底怎么样?我是真有点拿不准
这个问题我也琢磨了好几天。前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未来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持续发展。创力集团的前景,我觉得得分两面看。
一方面,煤炭行业这几年其实在回暖。特别是2021年之后,能源紧张,煤价一度飙升,很多煤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也就愿意更新设备。这对创力这种设备商来说是利好。而且国家也在推“智能化矿山”,鼓励用自动化、远程控制的技术替代人工下井,减少事故。创力这几年就在搞智能采煤系统,算是踩上了这个节奏。

但另一方面,长期来看,煤炭终究是化石能源,未来几十年肯定是要逐步退出的。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火电比例下降,煤矿数量也会慢慢减少。到时候,对采煤设备的需求会不会萎缩?这是个大问题。而且这个行业本身竞争也不小,郑煤机、天地科技这些老牌企业都在抢市场,创力虽然有一定份额,但算不上绝对龙头。

所以我个人觉得,它的前景算是“稳中有忧”。短期受益于煤炭景气周期和智能化改造,订单可能不错;但长期要看它能不能转型,比如拓展非煤业务,或者把智能矿山的技术输出到其他领域。否则,光靠煤矿吃饭,迟早会遇到天花板。
五、个股分析:这家公司到底值不值得研究?
我花了点时间翻了翻它的年报和季报,说实话,数据不算惊艳,但也挺扎实的。营收规模大概在三十亿上下波动,净利润几个亿,毛利率一般在25%左右,净利率大概8%-10%,在制造业里算中等偏上水平。资产负债率不算高,现金流也还行,至少没看到明显的财务风险。
管理层方面,董事长叫石华辉,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从早期就一直在,算是比较稳定。不过也有点争议,前几年公司搞过一些并购,效果一般,甚至有些项目还计提了商誉减值,让投资者有点失望。但这几年好像收敛了不少,更专注于主业了。
股东结构上,国有资本占大头,散户和机构也有参与,但不算特别热门的标的。北向资金偶尔进出,公募基金持仓不多,说明主流机构对它的关注度一般。不过这也意味着,它没被过度炒作,估值相对理性。
还有一个点我觉得挺有意思:它在煤矿机械之外,其实还布局了新能源领域。比如它参股了一家做锂电池设备的公司,虽然占比不大,但说明管理层也在尝试多元化。只是目前这块业务贡献的收入还很少,更多是战略布局。
总的来说,这家公司给人的感觉是“踏实但不够亮眼”。没有暴雷风险,业绩稳定,行业有需求,但想象力有限,爆发力不足。适合那种喜欢稳健型企业的投资者慢慢研究,不适合追求短期爆发的人。
六、技术分析:它的股价走势到底透露了啥信息?
我平时炒股也爱看看K线图,虽然不敢说多专业,但基本的趋势、均线、成交量这些还是会留意的。创力集团这只票,从技术走势上看,整体属于“震荡偏弱”的类型。
你看它的日线图,过去三年基本上是在6块到12块之间来回波动。2021年煤价大涨那会儿,它也跟着冲到了11块多,算是阶段性高点。但之后随着煤炭行情回落,股价也一路阴跌,最低到过6块附近。今年年初有过一波反弹,涨到9块左右,但没能突破前高,又下来了。

从均线系统看,长期均线(比如年线)一直是压制作用,股价多数时间在年线下方运行,说明整体趋势偏空。只有在2021年那波行情里短暂站上年线,之后又跌回来。短期均线倒是经常金叉死叉,但持续性不强,容易被打回原形。

成交量方面,平时交易量不大,属于冷门股范畴。只有在消息刺激或者板块联动时才会放量,比如煤炭板块整体上涨的时候,它也会跟着动一动。但一旦热度过去,量能迅速萎缩,说明市场关注度不高。
MACD指标的话,大部分时间在零轴下方运行,偶尔红柱冒头,但很快又绿了,典型的弱势震荡特征。RSI也经常在40-60之间徘徊,没出现过极端超买或超卖的情况,说明情绪比较平稳,没什么大资金在拼命拉或者砸。
综合来看,技术面给我的感觉是:这只票缺乏明确的方向感。既没有走出强势主升浪的迹象,也没有持续下跌的恐慌。更像是在一个箱体内磨底,等待基本面或者行业环境的变化来打破平衡。
七、基本面分析:它的财报到底说了啥?
我特意下载了它最近三年的年报和最新的季报,一页一页地看,虽然有些会计术语看得头疼,但关键数据还是能拎出来的。
先看营收。2021年营收32.7亿,2022年降到30.1亿,2023年又回升到31.8亿左右,整体波动不大。说明它的主营业务比较稳定,没出现断崖式下滑,也没爆发式增长。
净利润方面,2021年赚了4.2亿,2022年掉到3.1亿,2023年回到3.8亿。这个波动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和煤炭行业景气度影响。比如2022年钢铁等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利润就被压缩了。2023年煤企恢复投资,订单回暖,利润又回来了。
毛利率这几年维持在24%-26%之间,不算特别高,但在装备制造行业里也算合理。净利率在8%-10%左右,ROE(净资产收益率)大概7%-9%,属于中等水平,谈不上优秀,但也不差。
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大概50亿出头,负债率在50%上下,不算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大于1,短期偿债能力没问题。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有点高,大概30%左右,说明回款周期较长,这也是行业通病——煤矿企业付款慢,设备商垫资多。
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流还算健康,2023年净流入超过4亿,比净利润还高,说明赚的钱是真的落袋了,不是纸面富贵。投资性现金流为负,主要是固定资产投入和对外投资;筹资性现金流基本平衡,没怎么借钱也没大额分红。
研发投入方面,每年大概1.2亿左右,占营收比例4%上下,在制造业里算可以的。公司也申请了不少专利,特别是在智能采煤和远程控制系统上有技术积累。
总体来说,基本面是“稳”字当头。没有暴雷隐患,盈利能力尚可,财务结构健康,行业地位稳固。但要说有多强的成长性?好像也没有。它就像一个中年工程师,工作认真负责,但不太会搞花哨的东西。
八、行业地位和竞争对手,它到底排第几?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专门对比了几家同行。国内做煤矿机械的,最大的是郑煤机,市值几百亿,产品线全,国际化程度高。其次是天地科技,背靠央企中煤科工,技术底蕴深厚。创力集团在这两家面前,体量要小一圈。
市场份额方面,采煤机这块,创力大概能排进前三,尤其是在中薄煤层采煤机领域有优势。掘进机也不错,但跟三一重工、太原煤机这些比,品牌影响力稍弱。液压支架它做得不多,主要靠外购配套,不像郑煤机那样全产业链自产。
客户方面,它跟神华、陕煤、晋能这些大型煤企都有合作,订单来源稳定。但大客户依赖度有点高,前五大客户贡献了接近一半的收入,这是个潜在风险——万一哪个大客户砍单,业绩就会受影响。
另外,它的售后服务网络覆盖还不错,在山西、内蒙古、陕西这些产煤大省都有服务点,响应速度比一些外地厂商快。这点在设备行业很重要,毕竟机器坏了得赶紧修,不然矿上一天损失几十万。
所以综合来看,创力在国内煤机行业算是“第二梯队领头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技术、有市场、有客户,但规模和品牌还没到第一阵营。
九、政策环境对它影响大吗?
这问题我也想过。毕竟现在国家在推双碳目标,煤炭被很多人视为“夕阳产业”。但实际情况比想象复杂。
一方面,政策确实在压减煤炭消费比重,比如“十四五”规划里提到要控制煤炭消费增长。但另一方面,国家也强调“能源安全”,特别是在国际局势动荡、电力供应紧张的背景下,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反而被反复提及。
而且,政策不是一刀切。比如《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就明确鼓励煤矿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安全水平和效率。这就给创力这样的企业带来了机会——你不是不让挖煤,而是要更安全、更高效地挖。谁来做这事?不就是他们这些设备商嘛。

另外,国企改革也在推进。上海国资委作为实控人,可能会推动资产整合或混改,提升企业活力。虽然目前还没看到具体动作,但这类预期有时候也能影响股价。
环保政策当然也有压力。比如高耗能设备淘汰、排放标准提高,都会倒逼煤矿升级设备。这对创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老设备要换,新设备就有市场。
所以总的来说,政策环境对它是“有利有弊”。长期趋势是能源转型,但短期来看,煤炭仍不可或缺,智能化又是政策支持方向。只要它能跟上节奏,不至于被时代抛弃。
十、它的估值现在算贵还是便宜?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我看了下市盈率(PE),按2023年净利润算,动态PE大概在15倍左右。市净率(PB)不到2倍。横向对比,郑煤机PE大概12倍,天地科技10倍左右。所以创力的估值在同行里不算低,但也谈不上明显高估。
考虑到它的ROE比天地科技高一点,成长性略好,稍微贵一点也说得过去。但如果放在整个A股市场看,15倍PE属于偏低区域,尤其是相比那些动辄五六十倍的科技股。
不过估值不能只看数字。关键是市场愿不愿意给这个价格。目前看,创力的流动性一般,日均成交额几千万,大资金进出不方便。而且缺乏故事性,很难吸引短线资金炒作。所以即使便宜,也可能长期没人搭理。
另外,它的分红率还可以,近几年股息率大概2%-3%,在制造业里算不错的。对喜欢收息的投资者来说,有一定吸引力。
所以我的看法是:估值不算贵,但也不算特别便宜,属于“合理区间”。有没有修复空间?有可能,但得看行业景气度和公司自身表现。
十一、它有没有什么潜在的风险?
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完美,创力集团也有它的软肋。
首先是行业周期性太强。煤炭行业一好,它订单多;煤炭一冷,它立马受影响。这种靠天吃饭的模式,抗风险能力弱。比如2022年煤价高位时,下游煤企疯狂扩产,设备需求旺盛;但要是哪天煤价大跌,煤企亏损,谁还愿意花钱买新设备?

其次是技术迭代的压力。现在智能化、无人化是大趋势,如果创力跟不上,可能会被更有技术实力的对手甩开。比如郑煤机已经在做整套智能矿山解决方案,而创力还在单品突破阶段。
再者是应收账款问题。前面说了,它应收占比高,回款慢。一旦某个大客户资金链出问题,坏账风险就来了。虽然目前还没爆雷,但隐患存在。
还有就是管理层的战略定力。之前搞并购踩过坑,现在虽然回归主业,但未来会不会又头脑发热去跨界?谁也说不准。企业家的眼光和执行力,往往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最后是宏观因素。经济下行、基建投资放缓、能源结构调整加速,这些都可能间接影响它的业务。
所以别看它现在看着稳,真出问题的时候,可能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十二、那它有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机会?
当然也有亮点。
最明显的就是智能化矿山的推进。国家现在大力推广“少人化、无人化”开采,这对高端设备需求很大。创力这几年在智能采煤机、远程监控系统上投入不少,已经有示范项目落地。如果能复制推广,可能打开新的增长点。
其次是国产替代。以前高端采煤机很多依赖进口,现在国内技术进步了,性价比更高,煤企也更愿意用国产品牌。创力作为本土企业,有地缘和服务优势,有机会抢占份额。
还有就是海外市场。虽然目前出口占比很小,但如果能把产品卖到俄罗斯、印度、东南亚这些还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国家,空间也不小。不过这条路不容易,需要渠道和本地化服务。
另外,它那个新能源布局,虽然现在鸡肋,但万一哪天锂电池设备需求爆发,或者它通过并购做大这块业务,也可能带来惊喜。当然,这只是假设。
总之,机会是有的,但都需要时间和执行力去兑现。不能指望一夜翻身,更多是细水长流的积累。
十三、总结一下,我对创力集团的看法
聊了这么多,我自己也捋了捋思路。创力集团这家公司,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一家踏实做事的传统制造企业,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但缺乏爆发力,前景取决于行业周期和转型进度。
它不是那种让你心跳加速的妖股,也不是稳如老狗的蓝筹。它就像一辆开了十年的老车,性能可靠,油耗适中,但提速不快,内饰也一般。你要的是激情驾驶?它给不了。你要的是安心代步?它还能凑合。
如果你是那种喜欢研究基本面、看重财务稳健、能接受慢增长的投资者,那它值得你花时间了解。但如果你是冲着风口、概念、短期涨幅去的,那它可能让你失望。

至于股价能不能涨,谁也说不准。市场有时候不理基本面,炒情绪;有时候又特别理性,只认业绩。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把我知道的信息摆出来,让你自己判断。
十四、最后,我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自问自答一下
Q:创力集团是国企吗?
A:严格来说,它是国有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松江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以有国资背景。
Q:它主要产品有哪些?
A:主要是煤矿用的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输送机这些综采设备,也提供智能化矿山的整体解决方案。
Q:它和郑煤机比怎么样?
A:郑煤机规模更大、产品线更全、国际化程度更高。创力在某些细分机型上有优势,但整体实力稍弱。
Q:它现在有新能源业务吗?
A:有,但占比很小。主要是通过参股公司涉足锂电池设备制造,目前对业绩贡献有限。
Q:它的分红怎么样?
A:近几年分红还算稳定,股息率大约在2%-3%之间,在制造业里算不错了。
Q:它会被淘汰吗?
A:短期内不会。只要煤矿还在运营,就需要设备维护和更新。长期要看它能否转型成功。
Q:它的股价为什么一直涨不起来?
A:可能是因为行业属性偏传统,缺乏热点题材,机构关注度不高,流动性也一般。
Q:它有没有核心技术?
A:在中薄煤层采煤机、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拥有多项专利,但不算颠覆性创新。
Q:它最大的客户是谁?
A:主要是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比如国家能源集团、陕煤集团、晋能控股等。
Q:它未来会转型吗?
A:已经在尝试,比如发展智能矿山、探索新能源,但转型速度和成效还需观察。
Q:它适合长期持有吗?
A:这取决于你的投资风格。如果是价值型投资者,能接受低增长,或许可以考虑;如果是成长型偏好,可能会觉得它不够性感。
说实话,写完这篇,我自己对创力集团的理解也更深了。炒股真的不容易,光看代码和K线远远不够,得一层层剥开去看。希望这些话对你有点帮助,至少能让你在看这只股票时,多几个角度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