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97开创国际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600097开创国际股票,到底是个啥?
哎,你说这600097开创国际,我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说实话,很多人看到股票代码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干啥的?是搞科技的?还是做房地产的?或者是新能源?其实吧,我也查了一下,这家公司全名叫“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听名字就知道,跟海洋、渔业、远洋捕捞这些事儿脱不了关系。你别说,现在这种冷门行业反而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大家天天盯着新能源、AI、芯片看,谁还关心一条鱼是从哪儿捞上来的呢?
不过你要是真去翻它的背景,会发现它还真不是小打小闹。它是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企业,属于国企背景,这在A股里算是有点“根正苗红”的感觉了。而且它主要业务集中在金枪鱼、鱿鱼这些高端海产品的远洋捕捞和加工销售上。说白了,就是一群船常年漂在太平洋、大西洋甚至印度洋上,一网下去捞几吨鱼回来,再运到国内或者出口卖钱。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海上淘金”?只不过淘的是鱼。
但你别以为这就简单。远洋捕捞可不是随便租条船出海就行的,得有牌照、有船队、有冷链运输、还得懂国际市场行情。开创国际在这块儿确实积累了不少年头,船队规模在国内也算靠前。而且他们不光捕鱼,还搞深加工,比如做成金枪鱼罐头、刺身原料,甚至还能卖给日料店和超市。这样一来,利润链条就拉长了,不至于只靠卖原材料吃饭。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那这公司是不是就靠天吃饭?天气不好、鱼群迁移、国际配额限制,这些不都影响业绩吗?没错,这确实是它的一大特点——行业属性太强,受自然因素和政策影响特别大。比如某年太平洋暖流异常,鱼群跑偏了,那整年的捕捞量就得打折扣。再比如某些国家突然收紧捕捞许可,船都不能靠岸补给,那就更麻烦了。所以你看它财报,有时候一年赚得盆满钵满,第二年可能就直接亏损,波动性特别大。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波动也意味着机会。如果你能理解它的周期性,说不定就能在低谷时看出点门道来。毕竟,人类对优质蛋白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尤其是金枪鱼这种高价值海产品,在日本、欧美市场一直很受欢迎。随着国内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生鱼片、寿司这类饮食方式,市场需求其实在慢慢往上走。
而且你别忘了,现在国家也在推“蓝色粮仓”战略,鼓励发展远洋渔业,保障食物安全。这种背景下,像开创国际这样的企业,多少能拿到一些政策支持,比如燃油补贴、船舶更新补助之类的。虽然不能指望它像光伏那样拿大笔补贴,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对吧?
所以总的来说,开创国际这家公司,乍一看不起眼,细琢磨还挺有意思的。它不像那些风口上的科技公司,动不动就讲个宏大故事,但它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把海里的鱼捞上来,变成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你说它传统吧,确实传统;但你说它没价值吧,人家也有自己的护城河,比如船队资源、国际销售渠道、品牌认知度等等。
接下来咱们就一块儿掰扯掰扯,看看这个600097到底有哪些概念可以聊,未来有没有前景,技术面和基本面又是个啥情况。
关于600097的概念,到底值不值得炒?
说到“概念”,现在炒股的人最爱听这个词了。什么元宇宙、人工智能、固态电池,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可开创国际呢?它没有这些时髦标签,顶多被人归到“农业板块”或者“食品饮料”里,听着就一股土味儿。但你要是真了解它,会发现它其实也有几个能说得出口的概念。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远洋渔业”。这听起来好像没啥特别,但在国家战略层面,这可是个正经八百的“粮食安全”相关产业。你想啊,陆地耕地有限,人口又这么多,蛋白质来源不能全靠养猪养鸡吧?海洋就是未来的“蓝色农田”。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提“向海洋要蛋白”,鼓励企业走出去搞远洋捕捞。开创国际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大规模远洋作业能力的企业之一,自然就被划进了这个战略框架里。虽然没人天天喊它“国家队”,但它确实在干“国家队”的活儿。
其次,它还有个“冷链物流”的概念。你别小看这个。鱼从海里捞上来,必须马上冷冻保鲜,不然一趟船几个月回来,全臭了。所以他们的船上都有超低温冷库,到岸后还得用冷链车运到加工厂或港口仓库。这一整套体系,其实就跟生鲜电商、医药冷链那些逻辑差不多——都是拼温度控制和运输效率。只不过他们服务的是海鲜,不是盒马的三文鱼。但本质上,这也是现代供应链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家对食品安全和冷链管理越来越重视,这块的价值也在慢慢被认可。
再一个,它还能蹭上“消费升级”的边儿。你想想,十年前谁能想到普通老百姓会在超市买金枪鱼刺身?现在呢,一线城市的大卖场里,生鱼片专区都快成标配了。年轻人吃日料、做沙拉、健身餐,都离不开优质蛋白。而金枪鱼正好符合这个趋势——高蛋白、低脂肪、口感好。开创国际的产品线里有不少就是针对这部分市场的,比如切好的刺身级鱼块、即食金枪鱼罐头等等。所以说,它也算是搭上了消费结构升级的顺风车。
还有人说它沾点“一带一路”的光。为啥?因为它很多捕捞区域都在东南亚、非洲西海岸、南美洲外海,这些地方不少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它不是基建公司,也不修铁路港口,但它在当地有补给基地、合作港口、销售网络,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民间外交”吧。而且远洋渔业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比如要遵守国际渔业组织的规定,参与配额分配,跟外国企业联合运营等等。这种跨国属性,让它比纯内销的企业多了几分“国际化”色彩。
当然啦,也有人试图把它往“碳中和”上靠,说海洋生态系统有助于固碳,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也算环保。但这块儿就有点牵强了,毕竟远洋捕捞本身也会带来碳排放,渔船烧的可是重油。除非它哪天宣布全面电动化或者用氢能动力船,否则这个概念估计撑不起来。
总的来说,开创国际的概念不算热门,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没有那种能让资金疯狂追捧的爆点题材,但它所处的领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有一定的政策支撑和长期需求基础。对于喜欢挖掘冷门赛道的人来说,这种“低调有内涵”的公司反而更容易被忽视,也就可能藏着一些预期差。
开创国际的前景怎么样?未来能走多远?
这个问题真的挺难回答的。你说它前景好吧,它确实有资源、有牌照、有市场;但你说它前景差吧,它又面临一堆现实难题。所以我只能说,它的前景是“复杂但真实”的,不像有些公司画个饼就能涨十倍,也不像僵尸企业注定退市。
先说积极的一面。全球对海产品的需求是在增长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中产阶级群体。金枪鱼作为高端海产,地位一直很稳。日本每年消耗大量蓝鳍金枪鱼,欧美市场也喜欢用金枪鱼做沙拉、三明治。中国这边虽然起步晚,但增速快。你看现在连锁日料店遍地开花,盒马、叮咚买菜也都推高端海鲜,说明消费习惯正在改变。这对开创国际来说,是个长期利好。
另外,国内远洋渔业的整体水平还不太高,集中度低,很多小公司靠不住。而开创国际作为上市公司,资金实力、管理规范、技术装备都相对领先。如果未来行业整合加速,它完全有可能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形成更强的竞争力。毕竟渔业这种重资产行业,船越新、船队越大,成本就越低,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再加上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藏粮于海”已经写进不少政策文件里。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融资便利等措施出台。虽然不会像新能源那样砸几百亿补贴,但稳定的支持环境对企业来说已经是加分项了。
但问题也不少。首先是资源压力。金枪鱼不是无限再生的,国际社会对过度捕捞管得很严。像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这些组织,每年都设定捕捞配额,超了就要罚款甚至禁渔。开创国际的船队虽然不小,但能不能拿到足够的配额,直接影响产量。而且这些年环保呼声越来越高,有些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延绳钓、围网等传统捕捞方式,逼着企业转型更可持续的模式。这对成本控制是个挑战。
其次是价格波动大。海产品的市场价格受供需、季节、汇率、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某年秘鲁鳀鱼减产,导致鱼粉涨价,连带影响饲料成本;或者日本核污水排放引发消费者担忧,进口受限,出口订单下滑。这些都不是企业能完全掌控的。所以你会发现,开创国际的营收和利润经常上下跳,很难预测。
还有就是产业链延伸的问题。目前它还是以捕捞为主,加工业务占比不算高。虽然有做罐头、冻品,但附加值不够高。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大型渔业公司早就转型做品牌食品、健康营养品,甚至开发功能性肽类产品。开创国际在这方面动作比较慢,品牌形象也不突出,消费者几乎不知道“开创”这个牌子。要想提升盈利能力,光靠卖原料肯定不行,必须往下游走。

最后还得提一句人才问题。远洋渔业是个辛苦活儿,船员常年漂在海上,工作环境恶劣,年轻人不愿意干。现在老一代船员逐渐退休,招工越来越难。如果不能改善待遇、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作业效率,未来的运营压力只会更大。
所以综合来看,开创国际的前景不能说是“一片光明”,但也绝非“日薄西山”。它处在传统行业中,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同时也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红利。能不能走得更远,关键看它能不能在保持主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拓展高附加值业务,优化成本结构,并应对好外部环境的变化。
个股分析:600097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咱们聊个股,就不能光看新闻稿和年报摘要了,得深入一点,看看它到底是家怎样的企业。
先说股权结构。开创国际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上海水产集团间接控股。这意味着它是一家地方国企。国企的好处是稳定性强,不容易暴雷,融资渠道也相对畅通;坏处是灵活性差,决策流程长,激励机制不如民企那么灵活。你很少看到国企高管拿着几百万年薪,也很少看到它们搞股权激励刺激业绩。所以在成长速度上,往往不如那些“狼性十足”的民营企业。
财务方面,我们来看看近几年的数据。它的营业收入大概在十几亿到二十亿之间波动,净利润则起伏较大。比如2021年赚了将近一个亿,2022年就亏了几千万,到了2023年又恢复盈利。这种剧烈波动主要是因为捕捞量不稳定,加上市场价格变动。毛利率一般在15%-25%之间,净利率则更低,有时候不到5%,说明它的盈利能力并不强,属于“薄利多销”型。
资产负债率大概在50%左右,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都处于正常范围,短期偿债能力没问题。但它有一个特点:固定资产占比很高,主要是船只、冷库、加工设备这些。这意味着它的资本开支大,折旧费用高,自由现金流压力不小。一旦哪年需要更新船队,就会对财务造成一定冲击。
再看股东结构。除了国资背景的大股东外,流通股里也有一些基金和散户持有。不过整体来看,机构持股比例不算高,说明主流资金对它的关注度有限。成交量也一直不温不火,属于典型的“冷门股”。这种股票的好处是没人炒作,估值不会虚高;缺点是流动性差,想买的时候不一定买得到,想卖的时候也可能砸盘。
经营层面,它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大块:远洋捕捞、海洋食品加工、以及少量的贸易业务。其中远洋捕捞是核心,贡献了大部分收入。船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作业方式包括金枪鱼延绳钓、鱿鱼钓、拖网等。近年来也在尝试发展围网捕捞,提高单船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它在上海、浙江等地设有现代化的加工基地,配备了HACCP认证的生产线,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同时也在拓展国内市场,与一些商超、餐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从品牌建设角度看,还是偏弱,缺乏叫得响的子品牌。
另外,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有投入,比如建立了渔船监控系统、ERP管理系统、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等。这些虽然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炫酷,但对于提升运营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是有帮助的。
总体来说,开创国际是一家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业务扎实但缺乏亮点。它没有惊人的增长率,也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但它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了专业化和规模化。对于投资者而言,它更像是一个“观察型标的”——你不一定会重仓它,但它能让你看到中国经济中那些默默耕耘的角落。
技术分析:600097的走势透露了什么信号?
好了,前面说了那么多基本面的东西,咱们换个角度,来看看图形上有没有什么线索。
打开K线图,你会发现600097的走势整体偏弱,长期处于震荡区间。从2015年高点下来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突破过大的压力位。最近几年,股价大多在4块到8块之间来回折腾,像个“弹簧”一样,压下去又能弹起来一点,但始终飞不高。
我们先看周线级别。目前价格处于中期均线附近,比如20周和60周均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区。MACD指标在零轴下方徘徊,绿柱时有时无,说明多空力量胶着,没有明确方向。布林带则呈现收口状态,意味着波动率降低,可能即将选择方向——要么向上突破,要么继续探底。
日线上看,近期成交量有所放大,特别是在某些阳线出现时,明显有资金介入迹象。但问题是,每次冲高之后都会遭遇抛压,难以持续上涨。RSI指标在50附近晃荡,既不算超买也不算超卖,属于中性区域。这意味着市场情绪比较谨慎,没有人愿意大力追涨。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它时不时会出现“脉冲式”上涨。比如某天突然放量拉升5%以上,然后第二天又回落。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消息面刺激下,比如政策利好、行业数据发布、或者大股东动作等。但由于缺乏持续的资金跟进,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从形态上看,它曾经构筑过几次双底、头肩底之类的结构,但多数都没能有效突破颈线位。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底形成的潜在双底,若未来能站稳6.5元以上,并伴随成交量持续放大,或许有机会开启一波反弹。反之,如果跌破前期低点5.2元左右,则可能进一步下探至4.8甚至4.5元区域。

支撑位方面,5元附近是一个心理关口,历史上多次在此止跌。阻力位则集中在7.5元到8元区间,这是过去几年反复测试未能突破的位置。只有当基本面出现实质性改善,或者行业迎来重大利好,才有可能真正打破这个箱体。
另外,从筹码分布来看,上方套牢盘仍然较重,尤其是在7元以上的区域堆积较多。这意味着一旦价格上涨,会有不少解套盘涌出,形成抛压。而下方低位持仓者多为长期投资者或机构,卖出意愿相对较低,因此下跌空间也有限。
综合来看,技术面上的开创国际呈现出“弱势震荡、等待突破”的特征。它不具备强势股的动能,但也未显示出明显的破位风险。对于交易者来说,更适合采用波段操作策略,在关键支撑位轻仓试探,设好止损,而不是盲目追高。

基本面分析:这家公司的底子到底厚不厚?
说到基本面,咱们就得认真翻翻财报了。
先看营收。过去五年,开创国际的营业收入基本维持在15亿到20亿之间,波动不大。这说明它的业务规模相对稳定,没有大幅扩张,也没有急剧萎缩。作为一家依赖自然资源的企业,能做到这点已经不错了。

利润方面就有点坎坷了。净利润波动非常剧烈,有一年接近1亿,也有年份亏损超过5000万。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表现,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捕捞量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二是海产品价格周期性强。比如某年鱿鱼大丰收,价格却暴跌,结果“增产不增收”;另一年产量一般,但国际市场紧缺,价格飙升,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毛利率方面,常年保持在20%左右,属于行业中游水平。比起那些卖软件、做芯片的公司当然没法比,但在农业类企业里还算可以。净利率则偏低,通常不到5%,说明期间费用控制一般,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资产质量方面,它的固定资产占比很高,约占总资产的60%以上,主要是船舶和加工设备。这部分资产折旧年限长,更新成本高,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好处是资产看得见摸得着,坏处是灵活性差,一旦行业下行,调整起来很慢。
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还算稳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般在60天以内,说明回款速度尚可;存货主要是冷冻海产品,周转率不算快,但考虑到冷链特性,也算合理。
现金流是个值得关注的点。经营活动现金流时正时负,说明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稳定。投资活动现金流长期为负,是因为不断投入新船和设备。筹资活动则依赖银行贷款和股东注资,说明外部融资仍是重要补充。
研发投入方面,它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很低,不到1%,远低于高科技企业。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它不是搞技术突破的,更多是应用型改进,比如节能渔船设计、加工工艺优化等。
最后看估值。按最新财报计算,市盈率(PE)在20倍左右浮动,市净率(PB)约1.2倍。横向对比农业板块,这个估值不算贵也不算便宜,处于中等水平。考虑到它的国企背景和行业特殊性,市场给予的溢价有限。
总的来说,开创国际的基本面属于“稳中有忧”。它有稳定的业务基础和一定的资源壁垒,但盈利能力弱、成长性不足、抗风险能力一般。它不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成长股,也不是一个高分红的稳健股,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型”企业。

自问自答环节
Q:开创国际是国企吗?
A:是的,它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属于地方国有企业。
Q:它主要做什么产品?
A:主要是金枪鱼、鱿鱼等远洋海产品的捕捞和加工,产品包括冻品、罐头、刺身原料等。
Q:它的船队规模有多大?
A:公开资料显示,它拥有多艘远洋渔船,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是国内较具规模的远洋渔业企业之一。
Q:为什么它的业绩波动这么大?
A:因为捕捞量受气候、鱼群迁徙、国际配额等因素影响,同时海产品价格也有周期性波动,导致营收和利润不稳定。
Q:它有没有海外业务?
A:有,它的捕捞作业区域遍布多个海域,产品也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Q:它现在还在亏损吗?
A:根据最新财报,它已恢复盈利,但具体需查阅最新季度报告确认。
Q:它的股票流动性好吗?
A:一般,成交量不高,属于冷门股,买卖时需注意挂单深度和成交速度。
Q:它有没有分红?
A:有过分红记录,但频率和金额都不高,不是典型的高股息股票。
Q:它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A:主要包括资源枯竭风险、国际政策变动、价格波动、船员短缺、环保压力等。

Q:它未来会转型吗?
A:有可能,公司已在尝试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和品牌化,但进展相对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