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资讯

600367红星发展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2025-10-14 09:57:43 来源:本站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牛市通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牛市通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牛市通网在线客服

一、先说说我为啥会关注600367红星发展这只股票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太注意这只股票,毕竟A股市场里有几千只个股,每天涨跌的新闻都看不过来。但有一次我在刷财经论坛的时候,看到有人提了一句“600367最近动静不小”,我就顺手点进去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发现这公司名字还挺熟悉的——红星发展,听起来就有点老国企的味道,对吧?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它原来是搞钡盐、锶盐这些化工产品的,属于小众但挺关键的原材料领域。

我当时就想,这种公司平时不怎么上热搜,也不像新能源或者AI那样天天被吹,但它既然能被人拿出来讨论,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就开始慢慢了解它,从概念到基本面,再到技术走势,一点点扒下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今天我就把我这段时间琢磨的东西,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不带什么专业术语堆砌,就是咱普通人聊天那种感觉。


二、红星发展的主营业务到底是干啥的?

你要是问我红星发展是做什么的,我得先解释一下,它不是卖红星二锅头那个“红星”,也不是做家电的,虽然名字听着有点像传统企业。这家公司全名叫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在贵州,主要产品是碳酸钡、硫酸钡、高纯碳酸锶这些无机化工材料。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枯燥?其实这些材料在我们生活中还挺常见的。比如硫酸钡,它有个外号叫“重晶石粉”,在医疗上做X光造影剂的时候会用到;还有在油漆、塑料、橡胶这些工业品里,作为填充剂或者增白剂。而碳酸锶呢,以前彩电显像管时代用量特别大,现在虽然彩电少了,但它在电子陶瓷、磁性材料里还是有应用的。

所以你看,它不像白酒那样直接进你饭桌,也不像手机那样拿在手里,但它确实在很多产业链的上游默默干活。这种公司有个特点:不显眼,但一旦某个下游行业爆发,它的订单可能就会突然增多。

我之前还特地去翻了他们的年报,发现这几年营收结构其实在悄悄变化。除了传统的钡锶盐业务,他们也开始往锰系产品发力,尤其是电解二氧化锰,这个东西是碱性电池和一些储能设备里的关键材料。你说巧不巧,这几年新能源概念火得不行,虽然红星发展不算纯正的新能源股,但它沾边了,这就让它在市场上多了一层想象空间。


三、“概念”这块儿,红星发展到底蹭没蹭热点?

说到“概念”,现在炒股的人谁不关心这个?哪怕公司业绩一般,只要贴上几个热门标签,股价就能飞一会儿。那红星发展有没有蹭热点呢?我觉得吧,不能说蹭,但也确实搭上了几班车。

首先,最明显的应该是“新材料”概念。你看它生产的高纯硫酸钡、电子级碳酸锶,都是用于高端制造领域的,符合国家提倡的新材料发展方向。而且它还在搞一些功能性粉体材料的研发,这类东西听起来就很“科技范儿”,容易被资金盯上。

其次就是“新能源”这条线。前面说了,它生产电解二氧化锰,这是锰酸锂电池的重要正极材料之一。虽然现在主流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但锰酸锂在电动工具、两轮电动车这些领域还是有市场的。再加上最近几年“锰基电池”的话题时不时冒出来,说什么成本低、安全性好,资本市场一听这个就兴奋。红星发展刚好有这块业务,自然就被归类到“锰概念”里去了。

还有一个不太常被人提,但我觉得挺重要的是“国企改革”背景。它是贵州省的企业,实际控制人是青岛国资委旗下的企业,股权结构相对稳定。这几年地方国企整合的动作不少,像这种有一定技术积累又不太大的上市公司,很容易成为资产注入或混改的对象。虽然目前没看到具体动作,但市场有时候就喜欢炒个预期。

当然啦,我也知道有些人会觉得这些都是“强行贴标签”。你说它真是高科技吗?好像也不是;说是新能源龙头吧,产量又不大。但话说回来,在股市里,有时候“你觉得它是”比“它真的是”更重要。只要逻辑说得通,资金愿意买账,概念就能立得住。


四、基本面怎么样?赚钱能力行不行?

聊完概念,咱们得回到现实——这家公司到底赚不赚钱?值不值得长期持有?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翻了它近几年的财报,整体来看,业绩算是稳中有升,但谈不上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大概在十几亿的水平,净利润通常在一两个亿左右波动。2022年的时候利润还不错,接近1.5亿,但到了2023年,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利润又有所下滑。这说明它的盈利能力跟原材料价格挂钩挺紧密的。

我翻了它近几年的财报,整体来看,业绩算是

毛利率方面,大概维持在20%上下,不算特别高,但在化工行业里也算过得去。毕竟这类基础化工产品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本来就薄。不过它有个优势,就是部分产品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比如高纯度的锶盐,国内能稳定量产的企业不多,这让它在细分市场上有点话语权。

资产负债率我看了一下,大概在40%左右,属于比较健康的范围。没有太多有息负债,现金流也还算稳定。这意味着公司经营压力不大,不至于为了活下去到处借钱。这点让我觉得踏实,至少不会突然爆出债务危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股东结构。前十大股东里有不少是机构投资者,包括一些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虽然持股比例不算特别集中,但至少说明专业投资人对它是有一定认可的。散户占比也不算太高,避免了过度投机的情况。

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客户集中度有点高,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收入比例超过三成。万一哪天大客户换了供应商,或者减少订单,对公司冲击会不小。再一个就是研发投入,虽然每年都在投,但绝对金额不算大,占营收比重也就3%左右。对于想转型高端材料的企业来说,这个投入力度可能还不够猛。

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客户

总的来说,基本面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是那种一眼看出潜力巨大的明星股,但也不是烂到根子里的垃圾股。它就像班里那个成绩中游、纪律良好、偶尔还能考进前十的学生,老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但他也不会让你失望。


五、技术分析:股价走势透露了哪些信号?

好了,基本面聊完了,咱们来看看图形。我知道很多人炒股就爱看K线,觉得走势能反映一切。那红星发展的技术面表现如何呢?

我看了它过去三年的周线图,整体走出了一个震荡上行的趋势。2021年初那会儿最低差不多4块多,后来一路涨到2022年中的9块以上,翻了一倍还不止。那一波上涨正好赶上新能源概念火热,加上公司电解锰业务被炒作,资金蜂拥而入。

我看了它过去三年的周线图,整体走出了一个

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股价就开始回调,最低回到6块附近。这段时间大盘环境不好,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回落,业绩增速放缓,导致估值回调。到了2023年,基本就在6到8块之间来回震荡,成交量也不温不火,典型的“没人讲故事就没行情”的状态。

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股价就开始回调

进入2024年后,情况有点变化。我发现有几个交易日出现了明显放量,而且股价突破了前期平台,一度冲到8.5块以上。MACD指标也从死叉转为金叉,RSI也没有进入超买区,说明动能还没耗尽。这时候就有不少人开始讨论是不是新一轮行情要启动了。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它的日均换手率平时在1%左右,属于偏低水平,说明大部分筹码都被长期持有者锁定了。但一旦出现异动,比如某天突然放大到3%甚至更高,往往意味着有新资金进场。最近几次这样的放量,都伴随着一些行业利好消息,比如锰电池技术取得进展、新型储能政策出台等等。

从支撑位和压力位来看,6.5元附近像是一个较强的支撑区域,历史上多次触及都没跌破;而8.8元到9元区间则是前期高点,存在一定的抛压。如果未来能有效突破这个位置,并且站稳,可能会打开更大的上升空间。

当然啦,技术分析这东西见仁见智。有人看多,觉得已经调整充分,蓄势待发;也有人看空,认为缺乏持续题材,难有大行情。我个人的看法是,技术形态目前处于“可上可下”的阶段,需要更多催化剂来打破平衡。


六、行业前景怎么看?未来有机会吗?

接下来我想聊聊更长远一点的问题:红星发展所在的这个行业,将来有没有发展空间?

先说钡锶盐这块老本行。这部分业务其实增长有限,属于成熟产业。全球需求总体平稳,国内产能也比较充足,竞争激烈。除非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否则很难有爆发性增长。但好处是,这类产品属于工业必需品,只要有制造业在运转,就需要它们。所以哪怕不赚钱,也不会轻易被淘汰。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的锰系产品线。前面提到电解二氧化锰,主要用于一次电池(就是不能充电的那种)。虽然一次性电池市场整体在萎缩,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有刚需,比如遥控器、烟雾报警器、医疗设备等。而且随着物联网设备增多,微型电源的需求其实在上升。

更关键的是,近年来“锰基电池”这个概念越来越热。不管是锰酸锂电池,还是新兴的钠离子电池里掺锰,都让锰元素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钠离子电池,因为成本低、资源丰富,被认为是未来储能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红星发展恰好拥有从锰矿开采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这在业内并不多见。

我还查到,他们在贵州和青海都有锰矿资源布局,原料自给率比较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定价主动权。相比之下,那些靠外购原料的企业,利润更容易被挤压。

此外,国家也在推动关键矿产的战略储备,锰作为电池金属之一,地位正在提升。如果后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锰资源开发或高端材料国产化,红星发展作为已有布局的企业,可能会受益。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锰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是不如三元锂,低温性能也有短板,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替代。钠离子电池更是处于产业化初期,离真正放量还有距离。所以这些机会更多是“潜在”的,能不能兑现,还得看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进。

总的来说,我认为红星发展的行业前景属于“慢热型”。它不像光伏或电动车那样能在短短几年内翻几十倍,但如果抓住了细分赛道的机遇,稳步发展,未来五年十年回头看,也许会有不错的成长性。


七、和其他同类公司比,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时候我会想,同样是做化工材料的,为啥选红星发展而不是别的公司?于是我就拿它跟几家同行做了个简单对比。

比如跟中钢天源比,后者也涉及锰系材料,但主业偏向磁性材料和检测服务,业务更分散。红星发展则更专注于钡、锶、锰三大系列,主业更清晰。而且中钢天源估值一直偏高,市盈率动不动就三四十倍,而红星发展常年在20倍左右徘徊,显得更“实惠”一点。

比如跟中钢天源比,后者也涉及锰系材料,但

再比如跟红星新材这种名字相近的公司比,完全是两码事。红星新材主打的是电子化学品,技术门槛更高,但规模小得多。红星发展胜在体量适中、产业链完整,有一定的规模化优势。

还有像湘潭电化这样的企业,也是做电解二氧化锰的,而且规模比红星发展还大。但湘潭电化背靠央企,资源整合能力强,起点就不一样。相比之下,红星发展更像是“自主打拼型选手”,每一步扩张都要靠自己积累。

我觉得红星发展最大的特点是“跨界而不失专注”。它既守住了传统的钡锶盐基本盘,又积极向新能源材料延伸,形成了“传统+新兴”的双轮驱动模式。这种结构既有稳定性,又有成长性,适合那些不喜欢极端风险、又希望吃到一点成长红利的投资者。

另外它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优势。贵州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配套政策不少。公司在当地扎根多年,跟地方政府关系也不错,项目审批、资源获取方面可能更有便利。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本市场关注度低,导致流动性不足。很多时候明明有利好消息,股价反应却很迟钝。这既是劣势,也可能是一种“隐藏的机会”——毕竟热闹的地方人多,冷清的地方反而容易捡漏。


八、风险点在哪里?不能只看好的一面

说了这么多正面的东西,我也得提醒自己,别光盯着优点看。投资最怕的就是选择性忽视风险。

第一个风险就是周期性太强。化工行业本来就是典型的周期行业,产品价格跟着大宗商品走。比如碳酸钡的价格,前几年高位时能卖到三四千一吨,行情差的时候可能只有两千出头。这种波动直接影响公司利润,导致业绩忽上忽下,很难预测。

第二个问题是成长性不确定。虽然它布局了锰系新能源材料,但目前这块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还不高,大概也就三成左右。要想真正转型成功,还需要持续投入和技术突破。万一新技术路线变了,比如全固态电池成了主流,那现有的锰系产品可能就会被边缘化。

第三个是管理效率问题。作为一家老牌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它的决策机制可能不如民营企业灵活。我在调研纪要里看到,有投资者问他们扩产进度,回答总是“稳步推进”“按计划实施”,听着就很官方。这种风格在平稳时期没问题,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错失时机。

第四个是估值陷阱。有时候你觉得一只股票便宜,是因为市场已经提前反映了悲观预期。红星发展市盈率低,未必代表它被低估,也可能说明大家对它的成长潜力信心不足。如果你冲着“低估值”去买,结果业绩迟迟不改善,那就容易套牢。

最后还有一个外部风险——环保政策。这类化工企业最容易被环保督查盯上。一旦被要求停产整改,哪怕是短期的,也会对生产和利润造成直接影响。虽然目前没听说它有重大环保事故,但这始终是个悬着的剑。

所以我每次看这只股票的时候,都会反复提醒自己:它不是没有亮点,但每个亮点背后也都藏着不确定性。投资它,就得接受这种“半杯水”的状态——你既不能指望它暴涨,也不能完全无视它的波动风险。


九、总结一下我的整体看法

唠叨了这么多,我自己也捋一捋思路。

红星发展这家公司,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低调的实力派”。它没有 flashy 的光环,也不擅长讲华丽的故事,但它踏踏实实做产品,一步一步拓展业务边界。它的主业稳健,新兴业务有看点,财务状况健康,估值也不算贵。放在整个A股市场里,属于那种“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也不太容易踩雷”的类型。

我对它的期待不高,也不低。我不指望它变成下一个宁德时代,但我觉得只要行业环境不太差,管理层稳扎稳打,它应该能保持缓慢但可持续的增长。对于喜欢细水长流型投资的人来说,它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关注对象。

我对它的期待不高,也不低。我不指望它变成

当然,每个人的投资风格不一样。有人喜欢追热点,追求短期爆发;有人偏好蓝筹,看重分红稳定;而像红星发展这样的中等市值、中等成长性的公司,更适合那些愿意花时间研究、能承受一定波动、追求长期价值兑现的人。

至于我现在怎么看它?这么说吧,我已经把它放进我的观察池里了,定期跟踪财报、行业动态和技术走势。如果有明显的催化因素出现,比如新产品量产、重大订单落地,或者行业政策利好,我会重新评估它的位置。但现在嘛,我还是继续看着,不急着下结论。


十、相关自问自答环节

Q:红星发展是国企吗?
A:严格来说,它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青岛市国资委下属的企业,所以带有国企背景,但运作上已经市场化了。

Q:它生产的材料真的有用吗?会不会被淘汰?
A:它的主要产品目前仍在多个工业领域使用,尤其是硫酸钡在医疗和涂料中的应用比较稳定。至于会不会被淘汰,短期内可能性不大,毕竟替代品的成本或性能还没形成压倒性优势。

Q:为什么它的股价总是涨不起来?
A:可能跟题材不够突出、流动性较差有关。它不属于当前最热门的赛道,机构关注度不高,缺乏持续的资金推动,所以即使有业绩支撑,股价反应也可能滞后。

Q:它有分红吗?分红多吗?
A:有的,近几年都有现金分红,股息率大概在1%-2%之间,不算特别高,但至少说明公司愿意回馈股东。

Q:它和锂电池有多大关系?
A:关系是间接的。它不做锂电池整包,也不生产三元材料,但它提供的电解二氧化锰是锰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所以算是产业链的上游参与者。

Q:现在这个价位算贵吗?
A:从市盈率角度看,相比同类公司不算贵,但也不能说特别便宜。关键是看未来的业绩能否持续增长,如果能,现在的价格或许还有空间;如果不能,那就可能是合理定价。

Q:它有没有海外业务?
A:有,但占比不大。年报显示出口收入约占总营收的一成左右,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等地,国际化程度还在逐步提升中。

Q:它会被借壳上市吗?
A: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会有借壳操作。它本身是正常运营的上市公司,资产结构清晰,没有ST风险,没必要走借壳这条路。

Q:它研发的新材料靠谱吗?
A:从公开信息看,他们在高纯材料和功能粉体方面确实有投入,也有专利和技术积累。但成果转化速度和市场接受度还需要时间验证。

Q:普通散户适合投资它吗?
A:这取决于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如果你追求稳定、能接受较长的持有周期,愿意深入研究行业逻辑,那它可以作为一个配置选项。但如果你希望快速赚钱、频繁交易,它可能不太适合你。


(全文约7100字)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600367红星发展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牛市通网 |财经资讯

600367红星发展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

一、先说说我为啥会关注600367红星发展这只股票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太注意这只股票,毕竟A股市场里有几千只个股,每天涨跌的新闻都看不过来。但有一次我在刷财经论坛的时候,看到有人提了一句“600367最近动静不小”,我就顺手点进去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发现这公司名字还挺熟悉的——红星发展,听起来就有点老国企的味道,对吧?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它原来是搞钡盐、锶盐这些化工产品的,属于小众但挺关键的原材料领域。

我当时就想,这种公司平时不怎么上热搜,也不像新能源或者AI那样天天被吹,但它既然能被人拿出来讨论,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就开始慢慢了解它,从概念到基本面,再到技术走势,一点点扒下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今天我就把我这段时间琢磨的东西,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不带什么专业术语堆砌,就是咱普通人聊天那种感觉。


二、红星发展的主营业务到底是干啥的?

你要是问我红星发展是做什么的,我得先解释一下,它不是卖红星二锅头那个“红星”,也不是做家电的,虽然名字听着有点像传统企业。这家公司全名叫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在贵州,主要产品是碳酸钡、硫酸钡、高纯碳酸锶这些无机化工材料。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枯燥?其实这些材料在我们生活中还挺常见的。比如硫酸钡,它有个外号叫“重晶石粉”,在医疗上做X光造影剂的时候会用到;还有在油漆、塑料、橡胶这些工业品里,作为填充剂或者增白剂。而碳酸锶呢,以前彩电显像管时代用量特别大,现在虽然彩电少了,但它在电子陶瓷、磁性材料里还是有应用的。

所以你看,它不像白酒那样直接进你饭桌,也不像手机那样拿在手里,但它确实在很多产业链的上游默默干活。这种公司有个特点:不显眼,但一旦某个下游行业爆发,它的订单可能就会突然增多。

我之前还特地去翻了他们的年报,发现这几年营收结构其实在悄悄变化。除了传统的钡锶盐业务,他们也开始往锰系产品发力,尤其是电解二氧化锰,这个东西是碱性电池和一些储能设备里的关键材料。你说巧不巧,这几年新能源概念火得不行,虽然红星发展不算纯正的新能源股,但它沾边了,这就让它在市场上多了一层想象空间。


三、“概念”这块儿,红星发展到底蹭没蹭热点?

说到“概念”,现在炒股的人谁不关心这个?哪怕公司业绩一般,只要贴上几个热门标签,股价就能飞一会儿。那红星发展有没有蹭热点呢?我觉得吧,不能说蹭,但也确实搭上了几班车。

首先,最明显的应该是“新材料”概念。你看它生产的高纯硫酸钡、电子级碳酸锶,都是用于高端制造领域的,符合国家提倡的新材料发展方向。而且它还在搞一些功能性粉体材料的研发,这类东西听起来就很“科技范儿”,容易被资金盯上。

其次就是“新能源”这条线。前面说了,它生产电解二氧化锰,这是锰酸锂电池的重要正极材料之一。虽然现在主流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但锰酸锂在电动工具、两轮电动车这些领域还是有市场的。再加上最近几年“锰基电池”的话题时不时冒出来,说什么成本低、安全性好,资本市场一听这个就兴奋。红星发展刚好有这块业务,自然就被归类到“锰概念”里去了。

还有一个不太常被人提,但我觉得挺重要的是“国企改革”背景。它是贵州省的企业,实际控制人是青岛国资委旗下的企业,股权结构相对稳定。这几年地方国企整合的动作不少,像这种有一定技术积累又不太大的上市公司,很容易成为资产注入或混改的对象。虽然目前没看到具体动作,但市场有时候就喜欢炒个预期。

当然啦,我也知道有些人会觉得这些都是“强行贴标签”。你说它真是高科技吗?好像也不是;说是新能源龙头吧,产量又不大。但话说回来,在股市里,有时候“你觉得它是”比“它真的是”更重要。只要逻辑说得通,资金愿意买账,概念就能立得住。


四、基本面怎么样?赚钱能力行不行?

聊完概念,咱们得回到现实——这家公司到底赚不赚钱?值不值得长期持有?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翻了它近几年的财报,整体来看,业绩算是稳中有升,但谈不上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大概在十几亿的水平,净利润通常在一两个亿左右波动。2022年的时候利润还不错,接近1.5亿,但到了2023年,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利润又有所下滑。这说明它的盈利能力跟原材料价格挂钩挺紧密的。

我翻了它近几年的财报,整体来看,业绩算是

毛利率方面,大概维持在20%上下,不算特别高,但在化工行业里也算过得去。毕竟这类基础化工产品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本来就薄。不过它有个优势,就是部分产品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比如高纯度的锶盐,国内能稳定量产的企业不多,这让它在细分市场上有点话语权。

资产负债率我看了一下,大概在40%左右,属于比较健康的范围。没有太多有息负债,现金流也还算稳定。这意味着公司经营压力不大,不至于为了活下去到处借钱。这点让我觉得踏实,至少不会突然爆出债务危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股东结构。前十大股东里有不少是机构投资者,包括一些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虽然持股比例不算特别集中,但至少说明专业投资人对它是有一定认可的。散户占比也不算太高,避免了过度投机的情况。

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客户集中度有点高,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收入比例超过三成。万一哪天大客户换了供应商,或者减少订单,对公司冲击会不小。再一个就是研发投入,虽然每年都在投,但绝对金额不算大,占营收比重也就3%左右。对于想转型高端材料的企业来说,这个投入力度可能还不够猛。

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客户

总的来说,基本面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是那种一眼看出潜力巨大的明星股,但也不是烂到根子里的垃圾股。它就像班里那个成绩中游、纪律良好、偶尔还能考进前十的学生,老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但他也不会让你失望。


五、技术分析:股价走势透露了哪些信号?

好了,基本面聊完了,咱们来看看图形。我知道很多人炒股就爱看K线,觉得走势能反映一切。那红星发展的技术面表现如何呢?

我看了它过去三年的周线图,整体走出了一个震荡上行的趋势。2021年初那会儿最低差不多4块多,后来一路涨到2022年中的9块以上,翻了一倍还不止。那一波上涨正好赶上新能源概念火热,加上公司电解锰业务被炒作,资金蜂拥而入。

我看了它过去三年的周线图,整体走出了一个

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股价就开始回调,最低回到6块附近。这段时间大盘环境不好,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回落,业绩增速放缓,导致估值回调。到了2023年,基本就在6到8块之间来回震荡,成交量也不温不火,典型的“没人讲故事就没行情”的状态。

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股价就开始回调

进入2024年后,情况有点变化。我发现有几个交易日出现了明显放量,而且股价突破了前期平台,一度冲到8.5块以上。MACD指标也从死叉转为金叉,RSI也没有进入超买区,说明动能还没耗尽。这时候就有不少人开始讨论是不是新一轮行情要启动了。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它的日均换手率平时在1%左右,属于偏低水平,说明大部分筹码都被长期持有者锁定了。但一旦出现异动,比如某天突然放大到3%甚至更高,往往意味着有新资金进场。最近几次这样的放量,都伴随着一些行业利好消息,比如锰电池技术取得进展、新型储能政策出台等等。

从支撑位和压力位来看,6.5元附近像是一个较强的支撑区域,历史上多次触及都没跌破;而8.8元到9元区间则是前期高点,存在一定的抛压。如果未来能有效突破这个位置,并且站稳,可能会打开更大的上升空间。

当然啦,技术分析这东西见仁见智。有人看多,觉得已经调整充分,蓄势待发;也有人看空,认为缺乏持续题材,难有大行情。我个人的看法是,技术形态目前处于“可上可下”的阶段,需要更多催化剂来打破平衡。


六、行业前景怎么看?未来有机会吗?

接下来我想聊聊更长远一点的问题:红星发展所在的这个行业,将来有没有发展空间?

先说钡锶盐这块老本行。这部分业务其实增长有限,属于成熟产业。全球需求总体平稳,国内产能也比较充足,竞争激烈。除非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否则很难有爆发性增长。但好处是,这类产品属于工业必需品,只要有制造业在运转,就需要它们。所以哪怕不赚钱,也不会轻易被淘汰。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的锰系产品线。前面提到电解二氧化锰,主要用于一次电池(就是不能充电的那种)。虽然一次性电池市场整体在萎缩,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有刚需,比如遥控器、烟雾报警器、医疗设备等。而且随着物联网设备增多,微型电源的需求其实在上升。

更关键的是,近年来“锰基电池”这个概念越来越热。不管是锰酸锂电池,还是新兴的钠离子电池里掺锰,都让锰元素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钠离子电池,因为成本低、资源丰富,被认为是未来储能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红星发展恰好拥有从锰矿开采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这在业内并不多见。

我还查到,他们在贵州和青海都有锰矿资源布局,原料自给率比较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定价主动权。相比之下,那些靠外购原料的企业,利润更容易被挤压。

此外,国家也在推动关键矿产的战略储备,锰作为电池金属之一,地位正在提升。如果后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锰资源开发或高端材料国产化,红星发展作为已有布局的企业,可能会受益。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锰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是不如三元锂,低温性能也有短板,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替代。钠离子电池更是处于产业化初期,离真正放量还有距离。所以这些机会更多是“潜在”的,能不能兑现,还得看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进。

总的来说,我认为红星发展的行业前景属于“慢热型”。它不像光伏或电动车那样能在短短几年内翻几十倍,但如果抓住了细分赛道的机遇,稳步发展,未来五年十年回头看,也许会有不错的成长性。


七、和其他同类公司比,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时候我会想,同样是做化工材料的,为啥选红星发展而不是别的公司?于是我就拿它跟几家同行做了个简单对比。

比如跟中钢天源比,后者也涉及锰系材料,但主业偏向磁性材料和检测服务,业务更分散。红星发展则更专注于钡、锶、锰三大系列,主业更清晰。而且中钢天源估值一直偏高,市盈率动不动就三四十倍,而红星发展常年在20倍左右徘徊,显得更“实惠”一点。

比如跟中钢天源比,后者也涉及锰系材料,但

再比如跟红星新材这种名字相近的公司比,完全是两码事。红星新材主打的是电子化学品,技术门槛更高,但规模小得多。红星发展胜在体量适中、产业链完整,有一定的规模化优势。

还有像湘潭电化这样的企业,也是做电解二氧化锰的,而且规模比红星发展还大。但湘潭电化背靠央企,资源整合能力强,起点就不一样。相比之下,红星发展更像是“自主打拼型选手”,每一步扩张都要靠自己积累。

我觉得红星发展最大的特点是“跨界而不失专注”。它既守住了传统的钡锶盐基本盘,又积极向新能源材料延伸,形成了“传统+新兴”的双轮驱动模式。这种结构既有稳定性,又有成长性,适合那些不喜欢极端风险、又希望吃到一点成长红利的投资者。

另外它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优势。贵州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配套政策不少。公司在当地扎根多年,跟地方政府关系也不错,项目审批、资源获取方面可能更有便利。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本市场关注度低,导致流动性不足。很多时候明明有利好消息,股价反应却很迟钝。这既是劣势,也可能是一种“隐藏的机会”——毕竟热闹的地方人多,冷清的地方反而容易捡漏。


八、风险点在哪里?不能只看好的一面

说了这么多正面的东西,我也得提醒自己,别光盯着优点看。投资最怕的就是选择性忽视风险。

第一个风险就是周期性太强。化工行业本来就是典型的周期行业,产品价格跟着大宗商品走。比如碳酸钡的价格,前几年高位时能卖到三四千一吨,行情差的时候可能只有两千出头。这种波动直接影响公司利润,导致业绩忽上忽下,很难预测。

第二个问题是成长性不确定。虽然它布局了锰系新能源材料,但目前这块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还不高,大概也就三成左右。要想真正转型成功,还需要持续投入和技术突破。万一新技术路线变了,比如全固态电池成了主流,那现有的锰系产品可能就会被边缘化。

第三个是管理效率问题。作为一家老牌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它的决策机制可能不如民营企业灵活。我在调研纪要里看到,有投资者问他们扩产进度,回答总是“稳步推进”“按计划实施”,听着就很官方。这种风格在平稳时期没问题,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错失时机。

第四个是估值陷阱。有时候你觉得一只股票便宜,是因为市场已经提前反映了悲观预期。红星发展市盈率低,未必代表它被低估,也可能说明大家对它的成长潜力信心不足。如果你冲着“低估值”去买,结果业绩迟迟不改善,那就容易套牢。

最后还有一个外部风险——环保政策。这类化工企业最容易被环保督查盯上。一旦被要求停产整改,哪怕是短期的,也会对生产和利润造成直接影响。虽然目前没听说它有重大环保事故,但这始终是个悬着的剑。

所以我每次看这只股票的时候,都会反复提醒自己:它不是没有亮点,但每个亮点背后也都藏着不确定性。投资它,就得接受这种“半杯水”的状态——你既不能指望它暴涨,也不能完全无视它的波动风险。


九、总结一下我的整体看法

唠叨了这么多,我自己也捋一捋思路。

红星发展这家公司,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低调的实力派”。它没有 flashy 的光环,也不擅长讲华丽的故事,但它踏踏实实做产品,一步一步拓展业务边界。它的主业稳健,新兴业务有看点,财务状况健康,估值也不算贵。放在整个A股市场里,属于那种“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也不太容易踩雷”的类型。

我对它的期待不高,也不低。我不指望它变成下一个宁德时代,但我觉得只要行业环境不太差,管理层稳扎稳打,它应该能保持缓慢但可持续的增长。对于喜欢细水长流型投资的人来说,它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关注对象。

我对它的期待不高,也不低。我不指望它变成

当然,每个人的投资风格不一样。有人喜欢追热点,追求短期爆发;有人偏好蓝筹,看重分红稳定;而像红星发展这样的中等市值、中等成长性的公司,更适合那些愿意花时间研究、能承受一定波动、追求长期价值兑现的人。

至于我现在怎么看它?这么说吧,我已经把它放进我的观察池里了,定期跟踪财报、行业动态和技术走势。如果有明显的催化因素出现,比如新产品量产、重大订单落地,或者行业政策利好,我会重新评估它的位置。但现在嘛,我还是继续看着,不急着下结论。


十、相关自问自答环节

Q:红星发展是国企吗?
A:严格来说,它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青岛市国资委下属的企业,所以带有国企背景,但运作上已经市场化了。

Q:它生产的材料真的有用吗?会不会被淘汰?
A:它的主要产品目前仍在多个工业领域使用,尤其是硫酸钡在医疗和涂料中的应用比较稳定。至于会不会被淘汰,短期内可能性不大,毕竟替代品的成本或性能还没形成压倒性优势。

Q:为什么它的股价总是涨不起来?
A:可能跟题材不够突出、流动性较差有关。它不属于当前最热门的赛道,机构关注度不高,缺乏持续的资金推动,所以即使有业绩支撑,股价反应也可能滞后。

Q:它有分红吗?分红多吗?
A:有的,近几年都有现金分红,股息率大概在1%-2%之间,不算特别高,但至少说明公司愿意回馈股东。

Q:它和锂电池有多大关系?
A:关系是间接的。它不做锂电池整包,也不生产三元材料,但它提供的电解二氧化锰是锰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所以算是产业链的上游参与者。

Q:现在这个价位算贵吗?
A:从市盈率角度看,相比同类公司不算贵,但也不能说特别便宜。关键是看未来的业绩能否持续增长,如果能,现在的价格或许还有空间;如果不能,那就可能是合理定价。

Q:它有没有海外业务?
A:有,但占比不大。年报显示出口收入约占总营收的一成左右,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等地,国际化程度还在逐步提升中。

Q:它会被借壳上市吗?
A: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会有借壳操作。它本身是正常运营的上市公司,资产结构清晰,没有ST风险,没必要走借壳这条路。

Q:它研发的新材料靠谱吗?
A:从公开信息看,他们在高纯材料和功能粉体方面确实有投入,也有专利和技术积累。但成果转化速度和市场接受度还需要时间验证。

Q:普通散户适合投资它吗?
A:这取决于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如果你追求稳定、能接受较长的持有周期,愿意深入研究行业逻辑,那它可以作为一个配置选项。但如果你希望快速赚钱、频繁交易,它可能不太适合你。


(全文约7100字)


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