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资讯

最新2025年8月23日股票投资市场分析

2025-09-23 14:13:28 来源:本站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牛市通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牛市通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牛市通网在线客服

哎,今天是2025年8月23日,说实话,我刚从办公室出来,外面的天气有点闷热,但我的脑子却特别清醒,因为今天一整天都在盯着股市的走势,真的是有太多东西想和大家聊聊了。你要是也一直在关注市场,那咱们肯定有不少共鸣。

你知道吗,今天一开盘,我就感觉气氛不太一样。不是那种突然暴涨的兴奋,也不是暴跌带来的恐慌,而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我坐在电脑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大盘指数一点点往上爬,心里就在琢磨: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从上周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些苗头了。比如科技股,尤其是人工智能相关的板块,明显有资金在悄悄进场。我不是那种喜欢瞎猜的人,但你看数据嘛,像北向资金连续三天净流入,而且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云计算这些细分领域,这就不是巧合了。

我跟几个做量化的朋友聊了聊,他们也说最近算法模型捕捉到不少异常交易信号,特别是在科创板那边。你说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资金已经开始布局了。我不是鼓吹大家现在就冲进去买,但你得承认,市场的情绪已经在慢慢转变了。

说到情绪,今天A股的整体成交量比上周五放大了差不多15%,这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沪深300指数,今天收涨1.3%,而且是放量上涨,这就很有说服力了。我记得前两天还有人说市场要继续震荡,甚至可能回调,但现在看来,这些声音可能有点太悲观了。

我自己呢,其实一直对新能源板块有点纠结。你看光伏,上半年业绩普遍不太理想,很多公司都在裁员、减产,搞得整个行业士气低落。但今天光伏板块居然逆势反弹了,隆基绿能涨了4个多点,通威股份也跟上了。我就在想,是不是政策层面有啥风声要出来了?

后来我翻了翻新闻,果然!下午盘中传出消息,说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新一轮光伏补贴政策,虽然还没正式发布,但市场已经提前反应了。你说这股市是不是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消息还没落地,股价就已经动了。所以啊,做投资,你得学会“听风就是雨”,当然,前提是这风得靠谱。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板块都涨得欢。消费类股票今天就挺惨淡的,尤其是白酒。茅台跌了快2个点,五粮液也绿了。我一开始还纳闷,结果一查数据,发现7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预期低了0.3个百分点。哎,老百姓现在是真的不敢花钱啊。

我跟我妈聊过这事,她说她小区里好多人现在都开始自己做饭,外卖都不怎么点了,说是贵。你看,这种微观层面的变化,最后都会反映到宏观数据上,再传导到股市。所以啊,炒股不能光看K线图,你还得关心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我跟我妈聊过这事,她说她小区里好多人现在

说到K线图,今天创业板的表现其实挺有意思的。早盘一度冲高,但下午又回落了,最后收了个上影线。这种形态,老股民一看就知道——上有压力。我估计是前期套牢盘开始解套出货了。不过从周线级别来看,创业板还是处于上升通道中,所以短期回调未必是坏事。

我有个朋友做短线特别厉害,他今天就在群里说:“别怕回调,回调才是给你上车的机会。”我当时就回他一句:“你倒是说得轻松,真跌下来你敢买吗?”他哈哈一笑,说他已经建仓了。你看,这就是不同人的风格差异。有人喜欢追高,有人喜欢等回调,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你得有自己的策略。

说到策略,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最怕的就是“情绪化操作”。你看今天,有些散户一看科技股涨了,立马追进去,结果尾盘回落,被套住了。我之前就提醒过,别看到涨就冲,得看基本面。像某些AI概念股,业绩根本撑不起现在的估值,纯粹是炒概念。

我自己是这么操作的:先看行业景气度,再看公司基本面,最后结合技术面决定买卖点。比如我现在持有的那家做AI芯片的公司,它二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了60%,毛利率也提升了,这才是支撑股价的根本。你说它今天涨了8%,我觉得合理,不觉得贵。

不过我也得承认,现在市场确实有点“分化”。你看上证50涨得稳,中证1000却还在磨底。这种结构性行情,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挺难做的。你要是押错了方向,可能大盘涨了你还在亏钱。

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别总想着一把梭哈,要学会配置。比如我现在的仓位,60%放在大盘蓝筹,30%在成长股,剩下10%是现金。这样哪怕市场突然变脸,我也不至于太慌。

说到变脸,其实今天港股的表现就有点让人担心。恒生指数虽然也涨了,但成交量明显萎缩,而且腾讯、美团这些龙头股都是冲高回落。我怀疑是不是外资在悄悄撤离?毕竟美联储那边最近又放鹰派信号,说9月份可能还要加息。

哎,说到美联储,这真是全球股市的“指挥棒”啊。我昨天看了下美元指数,已经连续三天上涨了,人民币汇率也在承压。这种情况下,北向资金还能持续流入,已经算是挺强了。但我估计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一旦外部压力加大,A股可能也会受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国内的政策空间还是有的。你看央行最近一直在搞逆回购,释放流动性。而且财政部也暗示,下半年可能会出台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这些都算是利好。

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券商的闭门会,里面有个经济学家说,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弱复苏”阶段,GDP增速大概在5%左右,不算快,但也不算差。关键是结构在优化,比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超过15%,这就说明转型在推进。

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券商的闭门会,里面有个

所以我觉得,与其天天盯着大盘涨跌,不如多关注这些中长期趋势。比如我最近就在研究“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听起来挺玄乎的,其实就是指那些靠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像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脑机接口这些,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未来潜力巨大。

我甚至觉得,2025年可能是这些新兴产业真正爆发的前夜。你看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最近测试进展顺利;国内也有好几家公司发布了样机。虽然离商业化还有距离,但资本市场已经坐不住了。

今天机器人概念股集体大涨,埃斯顿、拓斯达这些都涨停了。我不是说现在就要冲进去,但你得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的投资主线。就像十年前的新能源车一样,早期布局的人,后来都赚翻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热点都值得追。比如今天的元宇宙概念,又开始炒了,但我个人觉得,这玩意儿还是太虚。技术不成熟,商业模式也不清晰,纯粹是讲故事。我劝大家别轻易碰,除非你是那种能承受高风险的投机者。

说到投机,其实今天可转债市场也挺热闹的。有几只AI相关的转债涨得飞快,溢价率都快30%了。我看了都吓一跳,这风险太高了。可转债本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工具,现在被炒成这样,完全变了味。

我跟我那做固收的朋友聊了聊,他也说现在不少转债的定价已经脱离基本面了。他建议普通投资者还是以持有到期为主,别老想着赚快钱。我觉得他说得对,投资嘛,长期稳健才是王道。

不过话说回来,市场就是这样,总有人想赚快钱。你看今天两市有超过80只股票涨停,但跌停的也有20多只。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行情,说明资金在快速轮动。你要是跟不上节奏,很容易两头挨打。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有自己的节奏。比如我每天收盘后都会复盘,看看自己持仓的逻辑有没有变。如果变了,就及时调整;如果没变,就拿着不动。这样哪怕短期波动,心里也有底。

今天有个粉丝问我:“老师,我现在该买什么?”我反问他:“你为什么想买?”他说怕错过行情。我就告诉他:“怕错过才是最大的风险。”你看,很多人就是因为这种心态,最后高位接盘的。

投资最忌讳的就是“从众心理”。别人买你也买,别人卖你也卖,那你跟韭菜有什么区别?你得有自己的判断,哪怕错了,也是成长的过程。

投资最忌讳的就是“从众心理”。别人买你也

说到成长,我觉得今年的市场其实在“教育”投资者。你看年初那波行情,很多人盲目追高,结果被套到现在。现在市场慢慢回归理性,反而是个好事。至少大家开始重视基本面了,不再只看题材炒作。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最近券商研报的质量明显提高了。以前动不动就是“强烈推荐”,现在都开始写风险提示了。比如今天某家券商发的AI行业报告,不仅分析了机会,还列了五大风险点。我觉得这种变化很好,说明市场在成熟。

当然,也有不成熟的。比如今天有只股票,因为董事长发了个朋友圈说“公司前景光明”,股价直接拉涨停。你说这像话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靠这种“嘴炮”来影响股价?监管层真该管管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普通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容易被误导。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多看官方数据,少听小道消息。

比如今天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初值是50.3,虽然只是略高于荣枯线,但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了。这个数据其实挺重要的,说明经济在缓慢复苏。可惜很多人只盯着股价,忽略了这些宏观信号。

我自己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财经新闻,尤其是统计局、央行这些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虽然有时候数据枯燥,但长期积累下来,对判断大势很有帮助。

说到大势,我觉得现在A股整体还是处于“震荡上行”的通道中。不是那种疯牛行情,而是慢牛。这种行情最适合定投,不适合频繁操作。你要是总想抓波段,反而容易把成本搞高。

我有个客户就是这样,上半年来回折腾,结果收益率还不如我那个定投沪深300的朋友。所以啊,有时候“懒”也是一种智慧。

不过我也理解,很多人就是坐不住。特别是看到别人赚钱,自己就心慌。我建议这种朋友可以试试“模拟盘”,先练练手,等心态稳定了再真金白银地投。

今天盘后我还看了眼外围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都在涨,尤其是纳斯达克,又创新高了。这对我们A股的科技股是个利好。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被带节奏,毕竟市场环境不一样。

欧洲那边就不太乐观,德国经济数据继续疲软,法国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性也在增加。这些都可能影响全球资金流向。所以我觉得,接下来一段时间,资金可能会更青睐美国和中国这两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说到中国,其实我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比如产业链完整,市场空间大,政策执行力强。这些都是支撑股市长期向好的基础。短期波动难免,但大方向我觉得没问题。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比如地方债务问题,虽然最近有化债的进展,但还没彻底解决。还有房地产,虽然一线城市开始回暖,但三四线城市还是压力山大。这些都会影响市场情绪。

所以我现在的策略是: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保持六成仓位,进可攻退可守。重仓的还是那些业绩稳定、分红高的蓝筹股,再搭配一些高成长的科技股,算是攻守兼备吧。

今天收盘后,我还特意去看了眼融资融券数据。两市融资余额又增加了200多亿,说明杠杆资金在进场。这既是信心的体现,也是风险的积累。一旦行情逆转,这些杠杆资金可能会加速下跌。

所以我一直说,别用太多杠杆。我自己最多就用10%的融资,剩下的都是自有资金。这样哪怕遇到黑天鹅,也不至于爆仓。

说到黑天鹅,最近地缘政治确实有点紧张。中东那边又不太平,油价波动加大。不过对我们A股影响相对有限,毕竟我们的能源自给率在提升。而且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40%,对石油的依赖度在下降。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你看今天锂电板块虽然没怎么涨,但也没跌,说明市场对新能源的长期前景还是有信心的。短期调整,更多是估值消化。

我算了下,现在新能源车的市盈率已经从高点的80倍回落到40倍左右,算是比较合理的区间了。如果三季度销量继续增长,估值还有提升空间。

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太乐观。毕竟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像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巨头都在降价,小厂商的日子不好过。投资还是要选龙头,别贪便宜买杂牌。

今天还有一件事让我挺感慨的:有家曾经的“明星股”退市了。这家公司我跟踪了好几年,从辉煌到衰落,真是唏嘘。它的问题其实早就暴露了,比如财务造假、管理层内斗,但很多人就是不愿意承认,一直死扛。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买对,而是及时止损。很多人亏大钱,不是因为买错了,而是不肯认错。我见过太多人,一只股票套了三年,还跟我说“它一定会涨回来”。

我想说,市场没有“一定”。你得尊重市场,错了就改。就像今天,虽然整体行情不错,但我还是把一只基本面恶化的股票给割了,虽然亏了5%,但心里踏实。

投资到最后,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心态。你得能承受波动,能控制贪婪,能及时止损。这些软实力,往往比选股能力更重要。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啰嗦了。但这就是我的风格,喜欢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毕竟投资是大事,马虎不得。

总结一下今天的看法:市场整体向好,结构性机会明显,科技和高端制造是主线,消费暂时承压,注意控制仓位和风险。别追高,别迷信消息,坚持自己的策略。

最后想说的是,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今天涨了别得意,明天跌了也别灰心。保持平常心,长期坚持,才能笑到最后。

对了,我知道你们肯定还有不少问题,我这就列几个常见的,自问自答一下,希望能帮到你们。

问:现在还能进场吗?
答: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现在完全可以分批建仓。但如果是想短期投机,建议等回调再考虑。

问:现在还能进场吗?
答:如果你是长期

问:科技股是不是涨太多了?
答:部分个股确实估值偏高,但整个板块的景气度还在上升。建议精选业绩确定性强的龙头公司。

问:新能源还能投吗?
答:可以,但要区分。光伏短期有政策预期,风电还在调整,新能源车关注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

问:银行股值得买吗?
答: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股息率高,估值低,但增长慢,适合做底仓配置。

问:怎么应对市场波动?
答:做好仓位管理,别满仓,留点现金。同时设定止损止盈点,避免情绪化操作。

问:美联储加息会影响A股吗?
答:会有影响,主要是通过汇率和外资流向。但国内政策独立性在增强,不必过度担忧。

问:普通人怎么开始投资?
答:先学习基础知识,从小额开始,建议从指数基金定投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和信心。

问:该不该听专家建议?
答:可以参考,但别盲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终决策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说实话,写这么多我也累了,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投资路上,咱们一起慢慢走,别急。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最新2025年8月23日股票投资市场分析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牛市通网 |财经资讯

最新2025年8月23日股票投资市场分析

admin888

|

哎,今天是2025年8月23日,说实话,我刚从办公室出来,外面的天气有点闷热,但我的脑子却特别清醒,因为今天一整天都在盯着股市的走势,真的是有太多东西想和大家聊聊了。你要是也一直在关注市场,那咱们肯定有不少共鸣。

你知道吗,今天一开盘,我就感觉气氛不太一样。不是那种突然暴涨的兴奋,也不是暴跌带来的恐慌,而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我坐在电脑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大盘指数一点点往上爬,心里就在琢磨: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从上周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些苗头了。比如科技股,尤其是人工智能相关的板块,明显有资金在悄悄进场。我不是那种喜欢瞎猜的人,但你看数据嘛,像北向资金连续三天净流入,而且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云计算这些细分领域,这就不是巧合了。

我跟几个做量化的朋友聊了聊,他们也说最近算法模型捕捉到不少异常交易信号,特别是在科创板那边。你说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资金已经开始布局了。我不是鼓吹大家现在就冲进去买,但你得承认,市场的情绪已经在慢慢转变了。

说到情绪,今天A股的整体成交量比上周五放大了差不多15%,这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沪深300指数,今天收涨1.3%,而且是放量上涨,这就很有说服力了。我记得前两天还有人说市场要继续震荡,甚至可能回调,但现在看来,这些声音可能有点太悲观了。

我自己呢,其实一直对新能源板块有点纠结。你看光伏,上半年业绩普遍不太理想,很多公司都在裁员、减产,搞得整个行业士气低落。但今天光伏板块居然逆势反弹了,隆基绿能涨了4个多点,通威股份也跟上了。我就在想,是不是政策层面有啥风声要出来了?

后来我翻了翻新闻,果然!下午盘中传出消息,说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新一轮光伏补贴政策,虽然还没正式发布,但市场已经提前反应了。你说这股市是不是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消息还没落地,股价就已经动了。所以啊,做投资,你得学会“听风就是雨”,当然,前提是这风得靠谱。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板块都涨得欢。消费类股票今天就挺惨淡的,尤其是白酒。茅台跌了快2个点,五粮液也绿了。我一开始还纳闷,结果一查数据,发现7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预期低了0.3个百分点。哎,老百姓现在是真的不敢花钱啊。

我跟我妈聊过这事,她说她小区里好多人现在都开始自己做饭,外卖都不怎么点了,说是贵。你看,这种微观层面的变化,最后都会反映到宏观数据上,再传导到股市。所以啊,炒股不能光看K线图,你还得关心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我跟我妈聊过这事,她说她小区里好多人现在

说到K线图,今天创业板的表现其实挺有意思的。早盘一度冲高,但下午又回落了,最后收了个上影线。这种形态,老股民一看就知道——上有压力。我估计是前期套牢盘开始解套出货了。不过从周线级别来看,创业板还是处于上升通道中,所以短期回调未必是坏事。

我有个朋友做短线特别厉害,他今天就在群里说:“别怕回调,回调才是给你上车的机会。”我当时就回他一句:“你倒是说得轻松,真跌下来你敢买吗?”他哈哈一笑,说他已经建仓了。你看,这就是不同人的风格差异。有人喜欢追高,有人喜欢等回调,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你得有自己的策略。

说到策略,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最怕的就是“情绪化操作”。你看今天,有些散户一看科技股涨了,立马追进去,结果尾盘回落,被套住了。我之前就提醒过,别看到涨就冲,得看基本面。像某些AI概念股,业绩根本撑不起现在的估值,纯粹是炒概念。

我自己是这么操作的:先看行业景气度,再看公司基本面,最后结合技术面决定买卖点。比如我现在持有的那家做AI芯片的公司,它二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了60%,毛利率也提升了,这才是支撑股价的根本。你说它今天涨了8%,我觉得合理,不觉得贵。

不过我也得承认,现在市场确实有点“分化”。你看上证50涨得稳,中证1000却还在磨底。这种结构性行情,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挺难做的。你要是押错了方向,可能大盘涨了你还在亏钱。

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别总想着一把梭哈,要学会配置。比如我现在的仓位,60%放在大盘蓝筹,30%在成长股,剩下10%是现金。这样哪怕市场突然变脸,我也不至于太慌。

说到变脸,其实今天港股的表现就有点让人担心。恒生指数虽然也涨了,但成交量明显萎缩,而且腾讯、美团这些龙头股都是冲高回落。我怀疑是不是外资在悄悄撤离?毕竟美联储那边最近又放鹰派信号,说9月份可能还要加息。

哎,说到美联储,这真是全球股市的“指挥棒”啊。我昨天看了下美元指数,已经连续三天上涨了,人民币汇率也在承压。这种情况下,北向资金还能持续流入,已经算是挺强了。但我估计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一旦外部压力加大,A股可能也会受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国内的政策空间还是有的。你看央行最近一直在搞逆回购,释放流动性。而且财政部也暗示,下半年可能会出台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这些都算是利好。

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券商的闭门会,里面有个经济学家说,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弱复苏”阶段,GDP增速大概在5%左右,不算快,但也不算差。关键是结构在优化,比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超过15%,这就说明转型在推进。

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券商的闭门会,里面有个

所以我觉得,与其天天盯着大盘涨跌,不如多关注这些中长期趋势。比如我最近就在研究“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听起来挺玄乎的,其实就是指那些靠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像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脑机接口这些,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未来潜力巨大。

我甚至觉得,2025年可能是这些新兴产业真正爆发的前夜。你看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最近测试进展顺利;国内也有好几家公司发布了样机。虽然离商业化还有距离,但资本市场已经坐不住了。

今天机器人概念股集体大涨,埃斯顿、拓斯达这些都涨停了。我不是说现在就要冲进去,但你得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的投资主线。就像十年前的新能源车一样,早期布局的人,后来都赚翻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热点都值得追。比如今天的元宇宙概念,又开始炒了,但我个人觉得,这玩意儿还是太虚。技术不成熟,商业模式也不清晰,纯粹是讲故事。我劝大家别轻易碰,除非你是那种能承受高风险的投机者。

说到投机,其实今天可转债市场也挺热闹的。有几只AI相关的转债涨得飞快,溢价率都快30%了。我看了都吓一跳,这风险太高了。可转债本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工具,现在被炒成这样,完全变了味。

我跟我那做固收的朋友聊了聊,他也说现在不少转债的定价已经脱离基本面了。他建议普通投资者还是以持有到期为主,别老想着赚快钱。我觉得他说得对,投资嘛,长期稳健才是王道。

不过话说回来,市场就是这样,总有人想赚快钱。你看今天两市有超过80只股票涨停,但跌停的也有20多只。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行情,说明资金在快速轮动。你要是跟不上节奏,很容易两头挨打。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有自己的节奏。比如我每天收盘后都会复盘,看看自己持仓的逻辑有没有变。如果变了,就及时调整;如果没变,就拿着不动。这样哪怕短期波动,心里也有底。

今天有个粉丝问我:“老师,我现在该买什么?”我反问他:“你为什么想买?”他说怕错过行情。我就告诉他:“怕错过才是最大的风险。”你看,很多人就是因为这种心态,最后高位接盘的。

投资最忌讳的就是“从众心理”。别人买你也买,别人卖你也卖,那你跟韭菜有什么区别?你得有自己的判断,哪怕错了,也是成长的过程。

投资最忌讳的就是“从众心理”。别人买你也

说到成长,我觉得今年的市场其实在“教育”投资者。你看年初那波行情,很多人盲目追高,结果被套到现在。现在市场慢慢回归理性,反而是个好事。至少大家开始重视基本面了,不再只看题材炒作。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最近券商研报的质量明显提高了。以前动不动就是“强烈推荐”,现在都开始写风险提示了。比如今天某家券商发的AI行业报告,不仅分析了机会,还列了五大风险点。我觉得这种变化很好,说明市场在成熟。

当然,也有不成熟的。比如今天有只股票,因为董事长发了个朋友圈说“公司前景光明”,股价直接拉涨停。你说这像话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靠这种“嘴炮”来影响股价?监管层真该管管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普通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容易被误导。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多看官方数据,少听小道消息。

比如今天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初值是50.3,虽然只是略高于荣枯线,但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了。这个数据其实挺重要的,说明经济在缓慢复苏。可惜很多人只盯着股价,忽略了这些宏观信号。

我自己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财经新闻,尤其是统计局、央行这些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虽然有时候数据枯燥,但长期积累下来,对判断大势很有帮助。

说到大势,我觉得现在A股整体还是处于“震荡上行”的通道中。不是那种疯牛行情,而是慢牛。这种行情最适合定投,不适合频繁操作。你要是总想抓波段,反而容易把成本搞高。

我有个客户就是这样,上半年来回折腾,结果收益率还不如我那个定投沪深300的朋友。所以啊,有时候“懒”也是一种智慧。

不过我也理解,很多人就是坐不住。特别是看到别人赚钱,自己就心慌。我建议这种朋友可以试试“模拟盘”,先练练手,等心态稳定了再真金白银地投。

今天盘后我还看了眼外围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都在涨,尤其是纳斯达克,又创新高了。这对我们A股的科技股是个利好。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被带节奏,毕竟市场环境不一样。

欧洲那边就不太乐观,德国经济数据继续疲软,法国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性也在增加。这些都可能影响全球资金流向。所以我觉得,接下来一段时间,资金可能会更青睐美国和中国这两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说到中国,其实我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比如产业链完整,市场空间大,政策执行力强。这些都是支撑股市长期向好的基础。短期波动难免,但大方向我觉得没问题。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比如地方债务问题,虽然最近有化债的进展,但还没彻底解决。还有房地产,虽然一线城市开始回暖,但三四线城市还是压力山大。这些都会影响市场情绪。

所以我现在的策略是: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保持六成仓位,进可攻退可守。重仓的还是那些业绩稳定、分红高的蓝筹股,再搭配一些高成长的科技股,算是攻守兼备吧。

今天收盘后,我还特意去看了眼融资融券数据。两市融资余额又增加了200多亿,说明杠杆资金在进场。这既是信心的体现,也是风险的积累。一旦行情逆转,这些杠杆资金可能会加速下跌。

所以我一直说,别用太多杠杆。我自己最多就用10%的融资,剩下的都是自有资金。这样哪怕遇到黑天鹅,也不至于爆仓。

说到黑天鹅,最近地缘政治确实有点紧张。中东那边又不太平,油价波动加大。不过对我们A股影响相对有限,毕竟我们的能源自给率在提升。而且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40%,对石油的依赖度在下降。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你看今天锂电板块虽然没怎么涨,但也没跌,说明市场对新能源的长期前景还是有信心的。短期调整,更多是估值消化。

我算了下,现在新能源车的市盈率已经从高点的80倍回落到40倍左右,算是比较合理的区间了。如果三季度销量继续增长,估值还有提升空间。

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太乐观。毕竟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像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巨头都在降价,小厂商的日子不好过。投资还是要选龙头,别贪便宜买杂牌。

今天还有一件事让我挺感慨的:有家曾经的“明星股”退市了。这家公司我跟踪了好几年,从辉煌到衰落,真是唏嘘。它的问题其实早就暴露了,比如财务造假、管理层内斗,但很多人就是不愿意承认,一直死扛。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买对,而是及时止损。很多人亏大钱,不是因为买错了,而是不肯认错。我见过太多人,一只股票套了三年,还跟我说“它一定会涨回来”。

我想说,市场没有“一定”。你得尊重市场,错了就改。就像今天,虽然整体行情不错,但我还是把一只基本面恶化的股票给割了,虽然亏了5%,但心里踏实。

投资到最后,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心态。你得能承受波动,能控制贪婪,能及时止损。这些软实力,往往比选股能力更重要。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啰嗦了。但这就是我的风格,喜欢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毕竟投资是大事,马虎不得。

总结一下今天的看法:市场整体向好,结构性机会明显,科技和高端制造是主线,消费暂时承压,注意控制仓位和风险。别追高,别迷信消息,坚持自己的策略。

最后想说的是,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今天涨了别得意,明天跌了也别灰心。保持平常心,长期坚持,才能笑到最后。

对了,我知道你们肯定还有不少问题,我这就列几个常见的,自问自答一下,希望能帮到你们。

问:现在还能进场吗?
答: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现在完全可以分批建仓。但如果是想短期投机,建议等回调再考虑。

问:现在还能进场吗?
答:如果你是长期

问:科技股是不是涨太多了?
答:部分个股确实估值偏高,但整个板块的景气度还在上升。建议精选业绩确定性强的龙头公司。

问:新能源还能投吗?
答:可以,但要区分。光伏短期有政策预期,风电还在调整,新能源车关注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

问:银行股值得买吗?
答: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股息率高,估值低,但增长慢,适合做底仓配置。

问:怎么应对市场波动?
答:做好仓位管理,别满仓,留点现金。同时设定止损止盈点,避免情绪化操作。

问:美联储加息会影响A股吗?
答:会有影响,主要是通过汇率和外资流向。但国内政策独立性在增强,不必过度担忧。

问:普通人怎么开始投资?
答:先学习基础知识,从小额开始,建议从指数基金定投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和信心。

问:该不该听专家建议?
答:可以参考,但别盲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终决策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说实话,写这么多我也累了,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投资路上,咱们一起慢慢走,别急。


财经资讯